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读得也行,老四想上阵打仗,老五喜欢学医,老六现在喜欢研究算学。”
      “若咱不是皇帝,老二老三可以考科举,老四可以参军,老五能当大夫,老六再不济也是个账房先生。”
      “这样其实也挺好,若是按照咱以前的政策,咱要是个军户,你们几个都得当兵,这老五老六就算是埋没人才了。”
      “所以咱觉得老五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你觉得呢?”
      虽然朱标同意了朱元璋的想法,可朱元璋还是以自己举例,让朱标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以后考虑问题一定要从长远角度多考虑,也要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政策。”
      朱元璋一番话,说的朱标心悦诚服。
      “咱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岁数一大,脑子也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你不同,你不过二十出头,凡事不要被老师的教导,还有那些圣贤书束缚住。”
      “凡事要多想,多考虑,有时候自己拿不准,可以多问问别人的意见,比如你五弟。咱以前觉得,他性格沉闷,没事喜欢看医书,对他不是怎么喜欢。”
      “不过现在看来,他考虑事情比咱们要全面一些,兴许这与他学医有关,学医治病不能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也喜欢思考,就比如燧发枪的改进,军中那么多人用弓弩,用火器的也有不少,可就是没有人想到两者的优点结合到一起。更没有人想过,用燧石击发引火。\"
      “之前咱觉得老五作为吴王不合适,毕竟吴地是赋税重地,在此地建藩,影响朝廷赋税收入。他能主动提出日后照常纳税,咱就知道,他是为咱大明考虑的人。”
      “咱就想着把他留在吴地,一来他是咱和你母后最小的儿子,二来他对很多事情都有独特的看法,日后不管是咱,还是你,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也能问问他的意见。”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朱标的脸色,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朱标并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示。
      “父皇的苦心,儿臣能够明白,五弟有这样的才华,儿臣也为他感到高兴,还请父皇放心,儿臣日后一定多和五弟交流。”
      朱标听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这个父皇可不是一般人。
      不可能因为他是最小的嫡子就另眼相看,最大的可能就是老五对于治国颇有韬略。
      将他留在身边,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你能这么想,咱很高兴,你记住咱的话,他先是你的兄弟后是你的臣子,咱也会敲打他,不让他有不该有的心思。”
      见朱标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元璋很是高兴,干脆把话挑明了。
      “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一片苦心!”
      朱标也连忙表态。
      “有些事情咱现在不方便告诉你,等有机会了,全都跟你说。”
      看到朱标如此懂事,朱元璋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把实情告诉他。
      朱标不知道所谓的有些事情是什么事情,不过他也没有多问,既然父亲觉得现在机会不合适,那就等到机会合适了再说。

第89章:老朱的苦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