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姜元第一次见到白天的大禹城。
街边的店面全都已张灯结彩,街道上更是人潮攒动。
姜元决定先去看看老朋友。
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下,没人能接近鳌拜。
饿得发昏的鳌拜,只能拿上安德海留下的破碗去敲开了第一个住户的家门。
乞讨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
还别说,鳌拜的运气真挺好,总是遇上善心人,隔三差五便能讨到肉吃,有时候还能喝上几口酒。
听了安德海的汇报,姜元心想哪来那么多善心人,肯定是有人在变相的接济鳌拜。
第一眼看到鳌拜的时候姜元还真没认出来。
不远处那位蓬头垢面,身上满是泥浆的老头,便是那位曾经在大禹的朝堂上趾高气昂的首辅大臣。
此时的鳌拜光着膀子,正窝在一户人家的大门边上酣睡,有时还会下意识的摆动手臂驱赶蚊蝇。
看到鳌拜这副模样姜元也失去了兴趣,随即便让安德海带着他去往与和?约定的地方了。
北城区的北部码头永远是最繁忙的。
姜元站在太湖边上的阁楼内观望太湖,感觉如临海一般,一眼望去无边无际。
此时码头上已经停靠了许多游船,忙碌的人群正在向船内搬运物品,为晚上的游湖做准备。
有几艘装饰华丽的三层楼船特别显眼,姜元从其中一艘楼船的船身上看到了百花楼几个大字。
不过这里都是些民船,官家有自己的码头,在内城。
“公子,菜上齐了。”安德海走到窗边,在姜元身后小声说道。
“嗯,来一起尝尝这太湖第一鲜做的鱼比朕的御厨如何。”姜元笑着招呼屋内的人一起上桌。
安德海早已习惯了姜元的作风,也不客套,规规矩矩的在一旁坐了下来。
乔装成家丁的锦衣卫当然是听命行事。
大家都坐上了桌,唯独和?手足无措的站在原地。
“和兄坐我边上来,出门在外不必拘泥小节。”姜元指着身边的位置笑道。
因为秋考在即,所以城内多了许多全国各地涌来的学子。
此时太湖边上便有不少结伴而游的年轻学子。
“说来气人,前几日大禹城庭轩楼举办了一场诗会,竟然把我们这些外地学子拒之门外!”一位身穿蓝杉作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愤愤不平道。
“郭兄何必置气,晚上教坊司举办的诗会上我等与他们一较高下便是。”
那位蓝衫男子身旁之人笑着道。
“就是,晚上定叫他们好看。”
“再说了,从古至今,这大禹城地界又出过几个才子?”其中一手拿折扇的男子不屑道。
这一行五人正是外地赶来参加此次国考的学子。
有资格参加国考的人,腹中都还是有点东西的。
“你们听说了没,那日圣上在太和殿宴请群臣,一曲短歌行,当真是气吞山河!”先前说要一较高下的白衣男子压低了声音说道。
“嗯,我姑父当日就在现场,这几次我与姑父吃饭,每每提起短歌行,姑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说他们这些忠君之臣总算有了希望。”
说话之人手拿折扇侃侃而谈。
“学得文武艺,报与帝王家。”
“家父曾说,忠言必逆耳,你有文武艺,也得要帝王能听懂,会用。”
“遇着昏君,只会白白丢了性命,还不如做一山野村夫来的自在。”
“圣上这首词我已叫人快马加鞭送回靖南,不知家父看了作何感想。”
几人压低了声音说着,每每有人经过便停下来观望风景。
“那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你们可曾听闻?”那位姓郭的蓝杉书生觉得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当今圣上似乎有些不妥,便出言岔开了话题。
“当然知道,百花楼神秘才子兰忘忧所作。”
“本人还听说那人一诗一词皆是信手拈来!”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这等传世佳作竟然是信手拈来,这也太过惊世骇俗了吧?
 
第28章 花花太岁高衙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