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隋炀帝。故,无论何种情况,礼治都必须被遵守。
此言一出,始皇帝始觉有些意思,撇开"礼"不谈,这种所谓的稳定状态也适用于他们大秦,故正色问道:
"依先生所言,我大秦法家之治是否也可算得一种稳定状态呢?"
张仪正思考着这儒生的一番言论,说实在的,作为纵横名士,他向来都是风流不羁的,为政主张亦是因国因势而变,这后世儒生一席话,却将"稳定"与一国的"兴盛"相联系,确实有些兴味。他也发言道:
"战国之世乃大争之世,各国变法则强,不变则弱,老燕国自恃八百年老诸侯,变法最晚,实力在七雄中最弱,论稳定,几百年不曾变,应该是够够的了,与君所言,似不相符啊!"
这儒生更是激昂:
"此一时,彼一时也,昔秦奋六世之余烈,故能成战国之最强,此稳定之功也,将变法之效果延续百年。然这种稳定状态亦是耗竭民力所致,故始皇一统后,大秦二世而亡,正因为这种稳定状态无法长久,百年已是极限。
其他各国,变法纵强一时,然主变政改,终无法有一稳定之态,故终不及秦国也。燕虽弱,然始终能占有一隅之位,稳定之功也。
战国之世,乃礼崩乐坏之世,乱世众人求的是生存,先存,而后再求稳,故乱世方有变法,盛世之下,变法很难取得强国效果,如安石变法,一行二十来年,最终却戏剧落幕,后期被彻底废除,此变法非但没有强国,反成党争之患!
彼时,北宋位面,正摩拳擦掌,力推变法的王安石惊愕了,他所推行的变法竟是失败了?!
第21章 儒生的惊骇言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