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渭水之盟?渭水之耻[2/2页]

化身怼怼:盘点封建时期各朝代 初心永不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汗懵了。
      在颉利可汗看来,如果长安城真的空虚,李世民怎么可能如此胆大,仅带了六个人就敢来和自己对峙呢?再加上之前泾阳一战,唐军大胜。李世民出现在渭水河边之后,身后很快又来了大量唐军,军容极盛。所有的这些,都让颉利可汗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或许,此刻的长安,真的兵强马壮。
      到了这个时候,颉利可汗自然不敢再继续攻城。但好不容易带着二十万大军来了一趟,空手而归似乎也不太合适,此时的颉利可汗,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于是最后,双方展开谈判,重新签订和约。
      八月三十日,李世民和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重新签订了和约。这份和约,史称渭水之盟。
      按照和约,突厥就此撤退,但唐朝则要支付给突厥一大笔财物。对于当时唐朝到底赔了多少财物,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据一些野史记载,当时长安城内的金银布帛,几乎都被搬空了。
      对于渭水之盟的详细内容,史书上并没有任何记载。但显然,光是被突厥兵临城下,逼迫签订和约,被迫‘赐予大量财货,这就足以让李世民感到耻辱了。再加上早年李唐起家的时候,曾依仗突厥援助,这就更让李世民引以为耻了。
      在突厥退兵之后,李世民开始励精图治。一边整顿唐朝内部,清理李建成的旧属;一边训练军队,准备对突厥进行报复性进攻。反观突厥那边,退兵之后,内部再次出现混乱,而且草原又遭遇了天灾,实力大损。
      仅仅几年之后,李世民便派遣李靖为大将,统领唐军深入草原,一战灭掉了突厥王帐。就连颉利可汗本人,都成了唐军的俘虏。
      李世民一生战无不胜,自他领兵开始,几乎就没打过败仗。唯有渭水之盟这次,李世民是被逼着签订了城下之盟。以李世民的性格来说,这场渭水之盟,他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财物,更是自己的尊严。好在,仅仅几年之后,李世民就找回了场子。连突厥这个政权,都被他彻底灭掉了。】
      【老实说,这次渭水之盟,究竟能不能算作华夏之耻尚有争议,因为于当时的情境而言,这确实是无奈之举,而且于贞观初年的君臣而言,知耻而后勇,数年之后,李世民就把场子给找回来了!
      但于李世民来讲,作为中国封建史上人治巅峰的君王,后世对其抱有更加强烈的期待,所以这是一个耻辱的盟约。
      对后世华夏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华夏儿女的血不能白流,落后就要挨打,弱即原罪,谨记此事,向先人致敬!】

第25章 渭水之盟?渭水之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