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清刚来到冀州的时候,奉行的宗旨就只有四个字:和光同尘。冀州官场许久没有外人进入,一来就想要大展身手的话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毕竟别人也是在暗暗观察这个新知州是个什么样的人,用来调整以后对待新知州的态度。
所以一开始,唐昌清并没有标新立异,而是多在冀州下属的各个县里面跑,了解冀州百姓到底有哪些需要,然后再想尽办法去改善。慢慢地,百姓们都知道新来的冀州知州十分平易近人,也是个大善人。
而其他官员都不以为意,知州喜欢与民同乐,那就随他去好了。这样长久积累下来,唐昌清便在当地民众心中积累了很高的威望与信任。当百姓们开始信任唐昌清的时候,自然也会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都告诉他,这些信息五花八门,多是管中窥豹,但是架不住信息量非常大,将这些信息拼凑起来,敏锐的唐昌清就能发现其中隐隐约约的脉络,或者说真相的表层。
而且长年在第一线,唐昌清也认识了三教九流的许多人,走南闯北的经商者还有饱读诗书却没有入仕的读书人,或者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在他们的帮助下,唐昌清也开始慢慢布置自己的人手,试图改变冀州郑家一家独大的局面。
“我想到郑广鑫必然会监视我,所以做事做的很缓慢,小心翼翼生怕留下把柄。”唐昌清叹了口气,往嘴里扒了几口饭。
郑广鑫自然是调查过唐昌清一番的,知道这个人出身平凡,个性比较孤直,在京中就跟别人处不好关系,索性自请来冀州。这样的人多半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不懂得人情世故,偏偏又孤高自诩,只怕在这里也呆不久。
所以郑广鑫慢慢也就放松了对唐昌清的监视,虽然还留着耳目盯着他,但是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密切关注了。
而唐昌清就是抓准这样的机会,开始提拔各个县里面的平凡读书人,鼓励他们去县衙任职。郑家人是不屑于关注这些低品级的官位的,但是这些官位又是最贴近民生的职位,唐昌清开始努力从最基层提拔优秀的人才上去,想要慢慢抵消郑家人对冀州官场的影响。
这样的影响是需要漫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所以郑广鑫一开始根本没有注意到。一旦进入官场,每年都会有官员考核,只要连续三年都是优的话,就可以往上升官。这些底层的小官能让唐昌清看中,本身就是十分有能力的官员,一旦走上正轨,往上升职那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等到郑广鑫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冀州大半县中的官员已经都换了新人。虽然郑家还牢牢把持着州中重要的位置,但是喜庆此景还是让他忍不住心中提高了警惕。
也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唐昌清终于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人手之后,才开始常驻冀州,不再到处乱跑了。这么多年在外面考察工作,唐昌清已经搜集到了许多有关郑家的传闻
第八百六十四章 和光同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