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一一章 悍将陈玉成[2/2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 独孤赏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个王朝后上台的,当时的大清还不是很痛快地就对他进行分封了吗?
      董叔恒这里目前对藩属国得态度就是不过于霸道,也不纵容。
      北祈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几年后,当地的百姓集体上万民表请求成为华夏的行省。
      华夏政府始设置交趾行省管理北祈地区。当然这是后话。
      董叔恒最近最为关注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石达开的太平圣军。
      几乎每天都有阿萨姆地区的战报传到董叔恒的案头。
      “这个陈玉成真是一个悍将。”书房之中董叔恒当着魏玉祥的面赞道。
      “是的,虽然他们的武器跟英国人的差不多,但是能够直接干倒英印军,这个陈玉成,当得起悍将称呼。”
      九月份初,太平圣军的先锋陈玉成部终于越过了胡冈谷地,进入到了阿萨姆地区。
      实际上阿萨姆地区就是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片平原谷底。
      当雅鲁藏布江穿过了喜马拉雅山脉最东部与横断山脉之间的缝隙之时,拐了一个巨大的弯。然后进入了一段低海拔的河谷平原地带。
      这块平原夹在喜马来雅山脉与西隆山脉之间。中间是一条宽敞的大江。
      这条大江横跨了西南高原地区,但是那里都是高原地带,除了一些谷地之外,对华夏的贡献真的不大。
      但是在中下游,她却滋润了大片的土地。
      同恒河一起形成了肥沃的孟加拉三角洲地带。
      天津城的使馆区,外交部长刘青北亲自找到了大英帝国驻华夏的公使包令。
      现在天津城外靠近海河有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这里有大量的华西军警驻守,负责维持治安。
      一栋栋西式建筑拔地而起。一般的国家都喜欢将使馆建成自己国家的风格。
      所以在这里能够看到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英国人的使馆无疑是最为高大华丽的。
      董叔恒巴不得他们将使馆建的越加高大华丽越好。因为他们都是用的华夏的工人,华夏这边的材料。
      这相当于是在华夏消费。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能拉动当地的GDP。
      使馆区生活着很多的洋人。旁边就是一条街道,开着各种各样的商铺,有洋人开的也有华夏人开的。主要是为使馆区域提供生活服务。
      当然了除了财力雄厚的英法之外,其他国家的公使馆都还没有完全建好,不过很多都建了一个临时用房。
      在使馆区的边缘有一个管理委员会,负责使馆区的管理工作。
      此时在管委会的一个豪华的接待室内,刘青北约见了英国公使包令。
      包令对于华夏能够主动开放天津城的使馆区是非常高兴的。
      他认为是英法加强与复兴军的联系,促使了董叔恒做出这样的改变。
      当然也有可能是董叔恒因为违反约定推翻了清廷对英法做出的补偿。
      不管如何,能够在华夏的都城拥有使馆确实是一种外交上的进步。
      至少他在给国内的报告上,可以写上,我们在华夏的都城建立了自己的公使馆。
      之前在与清廷的交往中,他们根本就连京师都进不了。
      更别说是见到清庭的皇帝了。一般的地方总督都不愿意接见他们。
      这在外交上是极其耻辱的行为。
      但是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按照国际上的外交惯例和华夏正常的交流。
      当然,唯一不足的是,现在与华夏的外交不再是英法的特权。
      这个华夏似乎一夜之间就和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发生了关系。
      就连南美洲的巴西、智力、阿根廷这些新独立国家的使节都在使馆区出现。
      华夏这是要干什么呢?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力不是应该由舰队去提升吗?
      虽然包令是是一个外交官,但是他还是觉得,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是强大的军力,而不是外交官的唇舌。
      外交官只是国家军队的唇舌而已。
      “什么!你说太平军到了阿萨姆地区。”听了刘青北的通告,包令简直无法相信。
      如果对面坐着的不是华夏的外交部长,包令一定以为对方是在对他开玩笑。
      “虽然,这个消息很糟糕,但是我还是不得不通知您,这件事情是真的。”
      “包令先生,您应该知道,太平军是清廷时期就存在的,他们在江宁失败之后,就有一支人马逃到了粤西地区。”
      “后来,我们复兴军收复当地,这支叛军逃到了越南地区。然后他们就一直在中南半岛流窜。就在刚刚,我们南方的军队通报,这支人马进入了那加丘陵。”
      “出于对英国的尊重,我们的军队是没有追击过去。”
      “不过包令公使,我们华夏不承认大英帝国和缅甸藩属国单方面签订的条约。在我们眼中,阿萨姆地区还应该是缅甸王国的领土。”刘青北又补充道,外交场合,外交官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要负责任的。
      所以,刘青北的话虽然说的很繁复,但是并不是没有必要。
      “我知道这件事情了,我相信我们的军队会剿灭这支叛军的。”包令说道。
      他对大英帝国的军队有信心。
      前任公使与太平军有过接触。所以,包令知道太平军的大概战力。
      因此,他并不太担心这些叛军会在英印殖民地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在孟加拉地区,殖民当局随时可以拉出十几万的军队来。
      这些当地的印度人虽然战力不咋地,但是想来对付装备落后的太平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就祝你们好运!”刘青北嘴上说道,心中却在冷笑。
      让你现在不在意,很快你们就会感到慌乱了。
      能够让女王陛下头顶上那颗最璀璨的珠子蒙尘,感觉似乎不错。
      刘青北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来履行一个通报的流程。
      毕竟是华夏出去的叛军。
      既然通报了,到时候,英国人就不能拿这支军队找华夏说事儿了。
      因为刘青北现在履行告知义务也就表明华夏与这支太平圣军划清了关系,以后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来找我。
      包令回到使馆之后,立即令人向香岛地区发电报,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香岛总督,然后由他们派遣快船将这件事情传递到加尔各答。
      不过这么远的距离,等他们的消息还没到加尔各答。那边早就得到了从阿萨姆地区传来的消息了。
      英印当局在阿萨姆地区最重要的据点就是古瓦哈蒂。
      这座城池就建在雅鲁藏布江(后面称为雅江)的边上。
      雅江到了这里之后就变得宽阔而平缓,从而可以通过水上交通与下游联通。
      不过古瓦哈蒂还处在阿萨姆地区的西边。
      陈玉成带人从东边进入,最开始的时候肯定不需要考虑这座大城。
      但是陈玉成知道如果自己的速度不够快,敌人将下游的舰队招过来,那么自己再想攻下这座城市就难了。
      他知道英国人的战舰厉害,有了敌人的舰队支持,这座城市是很难攻下来的。
      同样,如果不攻下这座城市,太平军也无法挡住从下游上来的舰队。
      这真是一个简单的命题。总之就是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速战速决。
      战斗的方案,陈玉成在胡冈谷地就已经想好了。
      PS:突然间看手机上面日历的时候才发现今年是辛丑年,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转眼之间两个甲子过去了。

第四一一章 悍将陈玉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