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七〇章 军屯[1/2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 独孤赏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哪怕是没有后世的经验,此时的人也知道,没有树木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早晚要被沙漠抢走。
      在董书恒眼中西域的中东部已经是腹地,现在的所谓的边荒之地应该在夷播海西边,在哈萨克高原中部的戈壁地带。
      那里还在天山以西上千公里的外的地方,所以说天山以东算作是内地完全没有问题。
      伊犁城,都护府的中心。
      府衙之中,一栋五层的崭新楼房拔地而起,原本的老都护府也没有拆掉,而是改为了惠远书院。
      文教是一个地方纳入中原核心控制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都护府已经没有军事职能,原本的军事职能全部还给了军区。
      军区大院则位于城西的伊犁河边,这里有一座巨大的军营,靠近河边的伊犁河内河水师在这里还有一个码头。
      码头上只有一些机械动力巡逻船。水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夷播海的驻地,为沿岸的军营提供补给和支援。
      此时并不在这个码头。
      在白色五层办公楼的三楼中间位置是一间会议室。此时会议室中坐着二十几个人,大部分都很年轻。这就是目前西域都护府的主要官员了。
      “老李,你们的视野要开阔一些,要放在整个中亚地区,我希望西域能够成为中亚地区的中心,你们看,整个中亚基本上最好的土地都在这里。天山南北、费尔干那盆地、楚河流域。”
      “很快,你们和内地之间的的铁路就要联通了,到时候距离就不再是问题,你们这里可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不过你们记住一定不要过度开发,周围的沙漠,时常爆发的沙尘暴都在提醒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多么的脆弱,发展生产是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竭泽而渔。尤其要合理的用水,西域这里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水,天山上的雪水都是经年积攒下来的,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董书恒这么说是想给西域的发展打一剂预防针。现在这里大搞农场、牧场。都是需要水资源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为政绩,头脑发热,在当地过度开发。
      “总统,说到将经济辐射中亚地区,我们倒是有个想法,就是将费尔干纳盆地建成一个经济副中心。”李存文道。
      “选好地方了吗?”董书恒问。
      “我们觉得古城撒马尔罕不错,这里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有2500年的历史,为古代帖木尔帝国的首都。这里向西是布哈拉和希瓦汗国,还是到波斯以及土耳其的必经之地。”
      “向南是爱乌罕,还能够到印度地区。”
      “而且这座城市周围的土地原本就很肥沃,能够养活大量的商业人口。”
      撒马尔罕原本就是富饶之地的意思。当然了他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中文名字叫做“康居”。
      撒马尔罕的东边就是费尔干那盆地,这里是复兴军的控制区,而且物产丰富。
      在地理上比较独立,是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的山间盆地,位于后世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170公里,海拔330至1000米。
      这里虽然降水稀少,但是拥有三条河流,锡尔河、索赫河和伊斯法拉河流经此盆地。
      尤其是锡尔河是河中地区的两条主要河流之一。
      在整个西域的版图之中,这里处在天山的西南部,与西域山南地区还隔着一条山脉。
      但是他的西部与撒马尔罕之间的联系却比较方便。
      费尔干纳盆地物产丰富,不仅仅生产粮食、棉花还产生丝,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如果将撒马尔罕与费尔干那盆地整合到一起,确实能够成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而且现在费尔干那盆地的主要人口都是汉人,当地建立了很多大型的农场。
      都护府还在锡尔河上修筑了灌溉水渠,灌溉的条件非常好。这里的降水稀少,反倒是增加了光照的时间。
      见到董书恒手指敲击着桌面,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这是董书恒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
      “可以,干脆将撒马尔罕与费尔干那盆地整合在一起,整合为康居府。将撒马尔罕改成康居城。在康居城设置自贸区,可以将这里建设一个开放城市。”董书恒说道。
      都护府一开始就是因为当地特殊情况才设置的,主要是因为民族成分复杂,不能实行与普通行省一般的管理制度。
      现在复兴军一共有四个都护府,漠北、西域、扶桑和吕宋,西域都护府目前来看是有望第一个摘掉都护府的帽子。
      所谓摘帽,就是都护府已经完成了内部的整合,民众对国家已经有了足够的认同度。可以采用普通的行省制度加以管理了。
      就可以改为行省制度。
      西域这里的条件较好,原本汉人移民就比较多。这里虽然有很多高山和荒漠,但是适合耕种的土地其实也有很多。
      因此移民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
      董书恒设置康居府有一个原因就是要逐步实现西域都护府的正常化。
      这种正常化是从下向上的,先将县级的单位整合好,然后是府,最后再视情况转为行省。
      西域都护府这么大,最后可能还会分为几个行省。
      “太好了,总统,有了康居城,我们与中亚的贸易就拉近了。”
      “以后还是要将铁路修到那里,不过现在谈这个还为时太早。等铁路先修到阿拉山口,到时候沿着天山北部一直延申到康居城。那时候,我们的西域才算完成整合。”
      ……
      对于西域的建设,董书恒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很多人都将这里的视为边远之地。
      这种想法自从强汉时期开始就存在。
      汉人第一次掌控西域开始就没有将其视为九州那样去经营。
      所以历史上这里一直与中原王朝分分合合,没有成为固化的领土。
      董书恒虽然一开始就将其定为都护府,只是因为其社会环境才这样定。
      但是他是准备将这里建设成为中原腹地一般,建设成为华族的核心生活区域。
      因为董书恒的目光放在整个欧亚大陆。
      要建立一个陆海一体的海上霸权,从来没有人做过。
      那么在陆地上,董书恒觉得复兴军必须要控制中亚,同时还至少要能够影响到西亚地区。如此这般才能建成稳固的路上霸权地位。
      海上则要将整个太平洋完全掌握在手中,同时拥有在任何地方投送一支优势舰队的能力。
      他感觉自己距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陆地上,现在在中亚地区还面临着南北两个方向的威胁。南面是盘踞在白沙瓦的英印军。北边的威胁自然就是沙俄。
      大嘤帝国对爱乌罕和波斯一直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对土耳其的控制力也是复兴军没法比的。
      沙俄依然绝对掌控着哈萨克的大部分地区,威胁到西域、布哈拉和希瓦,对波斯和土耳其也一直都是直接的威胁。
      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威胁没有消除掉之前,还算不上掌控中亚。
      复兴军要想称霸欧亚大陆,就必须要绝对的控制中亚地区,消除南北两侧的威胁,并且将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纳入到自

第六七〇章 军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