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7章 只是想在打架的神仙之间赚点小钱钱[1/2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中秋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90年代的外汇市场非常火爆。
  因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巨大需求嘛。
  改开之后,突然看见那么多满世界的好东西,都要用外币去买啊。
  人家可不认你的钱。
  94年毕业后在平京混了几年影视圈的荆小强,早就听说过那四九城里先富起来的极少数人,在九十年代初就敢炒千万美元级别的外汇。
  荆小强甚至知道那个着名的天上人间就是因为这开起来的。
  但实际上最有炒外汇传统的还是沪海。
  这可是从十里洋场那个年代,作为自由通商口岸就流存下来的习惯。
  那些挤在银行、股市外面的打桩模子,表看着蓬头垢面,对管理人员望风而逃。
  没准儿祖上都是做过操盘大佬的。
  改开这些年下来也有几个大腕,成叔实际上都认识。
  不过成老太的要求是所有跟外汇有关的事情都要干干净净,不要贪图小利去搞这种很可能被政策收拾的事情。
  荆小强深以为然。
  但恰恰就是91、92到95年这几年,堪称外汇历史上的巨坑。
  北极熊解体、海湾战争、日元升值,这三件事都是平常很罕见的黑天鹅事件。
  无数炒家在这几个坑里赔得血本无归。
  前两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日元升值这个,荆小强很清楚。
  因为他上辈子98年出国,走之前肯定要兑换点美元外币,很清楚的记得一系列日元升值传说。
  就特么离谱。
  一美元兑换日元,从八十年代后期的两百四,到九零年左右升值到一百二,然后不停波动,现在一百四五,可到九五年能升到七八十!
  在国际市场美元基本不贬值的前提下,日元越来越值钱,就现在这么两三年间,很可能会暴涨一倍!
  日元这么值钱的后果就是,打遍世界无敌手的焦盆电器、汽车,本土生产成本价格会硬生生的贵一倍。
  唯有把生产转移到花旗,才能降下来成本。
  这不就让羊转到花旗产羊毛了,制造业带动的一切好处都给了花旗。
  结果没想到却带动了焦盆企业把制造业转到中国,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算是标准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毕竟内地那些年那么穷,都强硬的一直把汇率控制在六七八之间。
  日元却生生的在三四倍之间翻过山车。
  就这,小鬼子还以为自己是强国。
  笑死宁啦!
  所以之前荆小强不想落坑算计,更想落袋为安。
  多缴税那是给自家的,外面的钱每一分都不想被剥削。
  跟NHK乐团签署的协议是美元结算,反正一年一千万美元税后收入我不管你们汇率是多少。
  美元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但现在唱片发行收入和那个首席歌唱家的合同无关,全都是焦盆国内商业发行的日元收入。
  量这么大,那就有点可观了。
  明明十亿日元只能兑换七八百万美元,要是持币观望两年,就铁定能换一千三百万美元!
  他可能是除了极少数花旗金融操盘大佬之外,知道这个结果的唯一外行人。
  连那些深谙日美货币战争的金融从业者,都想不到有这么疯狂。
  荆小强不会做空加杠杆的那些技术性炒法,但起码自己手里的这批日元,会尽可能的留在焦盆,磨蹭升值到七八十,走人。
  比炒房还简单粗暴!
  还稳得要命。
  换句话来说,自己这两年,只要在海外赚的钱,除了迫不得已需要挪回来投入建设的。
  都应该塞到焦盆去换成日元等着发酵。
  这是美帝国主义对焦盆这种暴发户的货币战争。
  断不会因为自己这种歌舞蝴蝶的扇动就改变。
  那么这一系列的操作在自己这里就变成了什么呢?
  自己这两年要在焦盆尽可能开工做点啥,譬如出专辑、拍电影、譬如搞歌舞剧,譬如签几个大牌点的明星。
  这些投资项目一方面能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把美元换成日元,另一方面还能赚钱扩大本金。
  最后一股脑抽走回HK。
  就是把赚的钱再翻个倍,那不就是血赚?
  这一切可以简称为焦盆战役吧。
  就在95年为止,这一波的钱甚至还可以接着到HK赶上最后一轮炒地产。
  等回到国内,等于已经翻了好几倍。
  抵达外景地的七八十公里路途上,荆小强脑海里转悠的都是这事儿。
  直到兰玲和邹珣先小欢呼,看见海了。
  她俩虽然都是江浙人,但一直在学校单位,没那么多机会游玩。
  兰玲要不是得回校报到,真想一直呆

第577章 只是想在打架的神仙之间赚点小钱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