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3章 我真的不懂电脑[1/2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中秋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的确是有很多工作交集在一起。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路。
  宫泽都蜷在荆小强怀里柔弱无骨的像只慵懒波斯猫。
  但荆小强知道她能听懂,他也尽量掰碎了跟须藤交流。
  从本质上来说,须藤对于影视拍摄、广告商业运作也都是外行,说不定还没宫泽更懂,更不用说超前于整个时代的电脑技术了。
  不过就是这么解释,除了装逼,让两位少女不明觉厉的对荆小强更加崇拜景仰,两位的目光都是茫然的。
  这种技术上的东西,大多数女孩子都不敏感。
  可对于嗦尼的人来说,特别是对于技术出身的昭田来说,就太……挠到最痒痒的地方了。
  嗦尼是四十年代成立,刚开始从做钢带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入手。
  到五十年代靠着半导体收音机成功上位,接着又靠特丽珑彩色显像管彻底冲上彩电最高宝座。
  这里面就有昭田表达的那个意思,不要把宝压在某一个方向上,你做甲,我做乙,不同思路不同产品,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容错。
  嗯,其实跟成老太教导荆小强那种家族押宝的套路差不多。
  但重生人士最大的强项就在于预知最正确的路。
  哪怕荆小强对技术一窍不通,但起码知道怎么是对的。
  六十年代已经掌握了录音磁带技术跟收录机市场的嗦尼,就是昭田拍板跟花旗唱片公司合作,成为焦盆开放外资以后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这个节点是不是跟国内改开后八九十年代的感觉类似?
  荆小强听须藤讲述这些历史的时候,有种莫名的通透感。
  彷佛看到焦盆改开的历史,自己又经历过内地改开的前半段过程。
  现在重来一遍。
  那自然是要尽可能协助做到最好。
  哪怕自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文艺工作者。
  前后花费二十亿美金收购唱片公司之前,嗦尼唱片公司在本土的业绩已经达到1100亿日元。
  须藤还强调了下,那个时候的汇率是八十比一。
  也就是年销售业绩接近十四亿美元。
  而实际上那个时候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虽然历史悠久、存货颇多,年销售也就四五亿美金。
  其实是大鱼吃小鱼,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小吞大。
  一年后就四十亿美金收购电影公司。
  最大的原因在于,嗦尼拥有Betamax格式录像带的专利,这是全世界当时广播级,也就是电视台通用的格式。
  如果拥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拥有自己的电影库和磁带库,不是美滋滋的收钱?
  而且在发售成功wolkman随身听,CD随身听这一系列产品之后,嗦尼对未来的预测是Wat,就是迷你电视机……
  荆小强听得有点头皮发麻。
  嗦尼人太秀了。
  随身听磁带,随身听CD,一步步台阶,然后就应该发展到随身看电视?
  按照荆小强知道的轨迹,不应该是和随身听CD机类似的VCD,然后DVD吗?
  至于电视……
  当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电视的地位一步步在变化。
  再也不是全体民众唯一追捧的音画设备。
  欸,其实也没错,后来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不就彻底实现了随身看电视?
  就好像我们中国人形容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终极目标就是可视电话。
  最后却被互联网手机不经意的就实现了。
  人生、世事真的好奇妙啊。
  目标是没错,可随身带个西瓜大的无线电视?
  天知道是什么样的鬼才才能想出这样的未来方向。
  但人类发展不就是这些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才推动了进步?
  在手机看电视刷剧之前,花旗的老黑,好像的确有段随身带个电视机放路边台阶看的过程。
  如果觉得这个太诡异,嗦尼手中的8毫米摄录像机就很现实了吧,跟音乐磁带差不多大的录像带,还有翻开的彩色液晶显示器,这些都正在上市要进入花旗市场。
  所以从这个产业角度推动了这次收购,焦盆五大银行康慨解囊.向嗦尼公司提供了15.5亿美元的贷款。
  三年过去还贷倒是没问题,可也没赚到钱。
  也许这才是昭田先生乐于倾听来自各种方面的信息,来考虑如何发展。
  可老先生七十二岁了,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都很难支撑长久工作,所以我们今天的会议要尽可能简短直接,这也是高级专务助理传达给她的要求……
  二十岁的荆小强抱着十九岁的宫泽理惠,听十七岁的经纪人讲述这些细节。
  真的很感慨。
  时间才是他最大的帮手。
  Suburban停在嗦

第653章 我真的不懂电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