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3章 怎么有点怪怪的[1/2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中秋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爆红也是有个过程的。
  在非互联网的时代,不可能谁是瞬间爆红。
  哪怕互联网传播,那些爆红的背后都有巨大的推手在助力才能人尽皆知。
  荆小强大半年前在百老汇和大都会歌剧院的蹿红,还是属于艺术圈的名声大振。
  真正让他在花旗传开名号的,还是北美公告牌上的那四首摇滚金曲。
  黑胖子没说他们具体卖了多少专辑,肯定是肥得流油,现在全力支持罗伯特的演唱会,绝对不是因为内疚,而是有利可图。
  如果这次的巡演荆小强选择从薪乡开始,多半一开始就爆了。
  毕竟整个薪乡那边的媒体已经很热络熟悉,也会觉得有利可图围上来。
  但远隔几千公里的西海岸嘛,先来几场摇滚音乐会,哪怕几万人的坐席场场爆满,还差点意思。
  因为这毕竟是好来坞的大本营,演唱会的明星更是如过江之鲫,在天使之城没停歇过。
  好来坞最有号召力的影视明星们,还不太卖这么个东方摇滚明星的账。
  简而言之就是底蕴还不够,逼格还差点。
  说到根子还是族裔轻视,倒也算不上什么歧视,就跟我们看见来个阿三唱京剧,心里是不以为然的。
  直到这场《冰雪女王》在好来坞碗成功演出,特别是那种声光一体的魔法高科技场面,具有歌舞界的颠覆革新!
  歌舞剧、戏剧的逼格还是要高点,天然会让影视界觉得更有艺术地位。
  这点比摇滚更有吸引力。
  起码这一夜过去,还伴随迪尼士和罗伯特签下《冰雪女王》动画电影的版权合约新闻发酵。
  舞台上足够闪亮有噱头,看歌舞剧的观众、社会文化属性也比摇滚音乐会高点,舞台下已经得到了影业巨头的认可。
  再伴随一系列如同杰斐逊这样的专栏作家剧评人吹捧。
  瞬间成潮流!
  首先是资本追逐。
  洛杉矶着名的歌剧院纷纷上门来邀请演出,接着后面巡演城市的剧院、演出公司也找过来要求合作。
  昨晚连哥伦比亚影业和迪尼士影业都看出来这部剧有前途。
  更有明眼人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商业井喷点。
  连大都会剧院这等最顶级的剧场,都只有四千多坐席,普通剧院一般都是一千出头。
  小书亭
  这里面固然有脱麦演唱的声波扩散上限,更有场地再大,距离过远就看不清的现实问题。
  演唱会可以搞几万人规模,因为观众主要是听个音,感受气氛,有扩音设备就行了。
  演戏是不行的,你好歹要看看舞姿,更好是能看到面部五官表情。
  远远的只能看见蚂蚁移动,还叫什么歌舞、戏剧表演?
  所以好来坞碗一万八的坐席其实在业内是被嘲笑的,也就内场那些嘉宾席可以看得真切些,外围坐席根本就是来凑热闹。
  结果荆小强居然别出心裁的把超大屏幕用成影像扩大设备。
  这就是歌舞界的巨大技术变革啊。
  想想本来成本十万美元的一台戏,给一千人看,每人起步就得一百美元,和十美元的电影票,二十美元、五十美元的演唱会比,走向消亡是必然的。
  现在给两万人看,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布景道具,二十倍的利润!
  整个花旗的戏剧界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法克谢特,怎么之前我们没想到这个呢?
  整个行业都要改变了呀。
  大家可以彻底摆脱千人制的规模限制。
  赚大钱的时代来临了!
  一项技术革新出来,还要有人恰到好处的用到该用的地方。
  Jumbotron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稍微近点看着眼晕,全都是三原色的点阵。
  可能真的要竖立到上百米外才能感觉色彩艳丽、造型精美。
  嗦尼从五十年代就研发出来IPAD那么大点屏幕的便携电视机,只是整个电视呈长筒状,屏幕背后有很大的电路、显像管等全套元件。
  就这,他们依旧铆足了劲在便携式可移动电视机上努力。
  真的蛮有恒心,只是方向错了。
  好比这台超大屏,他们主要是想买给体育场做看板,卖给大楼外观做广告牌,压根儿没想到可以用来彻底跨越歌舞表演的空间限制。
  在成群结队的记者包围歌舞剧团下榻酒店,各种剧院老板挥舞合同邀约过去演出的盛况同时。
  荆小强在哥伦比亚唱片大厦,也就是嗦尼影音集团总部的办公室,给科研人员们画开了一张大饼。
  还是年轻,玩了一宿,稍微回去补了几小时瞌睡,过来就精神抖擞的讲解。
  要忽悠人家把这当成市场推广、产品测试,他就不用掏钱买了

第683章 怎么有点怪怪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