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08章 万物复苏的季节开始了[1/2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中秋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沪戏不是没见过明星。
  校训中反而特别强调要抹去这种明星光环。
  所以前两年荆小强在沪戏还觉得蛮舒服,有点HK普通明星在尖沙咀、油麻地都能逛街的感觉。
  但HK的顶流明星也没法如常人般平静生活吧。
  他就更是了。
  随着三届春晚,特别是这小半年全球巡演下来,全国名声大噪。
  而在戏剧学院内部,如果他是一个人飞升龙傲天也就罢了,偏偏带动了那么多学生。
  别说歌舞剧专业,舞蹈系、戏曲系半数学生都参与过剧目,三分之一拿了护照出国,现在都还有三四十人以各种名目呆在国外,每天都是五十到一百美元的补贴!
  单凭这个,已经让很多院系的学生心里后悔不迭。
  当初第一拨儿跟着歌舞剧团队,有些没转系的,现在天壤之别,能像袁嘉那样继续吃红利发展自己的都是凤毛麟角。
  离开荆小强他们这帮人,就基本泯然众人矣。
  然后这两年新考进来的学生,也就是选系的时候一念之差,表演系之类更有明星味儿的固有观念湖住了眼睛。
  谁知道舞蹈系下面的歌舞剧专业才是神仙专业!
  现在能出国就是第一等的福利。
  可在歌舞剧专业那边只是基本操作,几乎人人都能轮上。
  而且最离奇的是,这一年多下来,陆续滚动出国,起码有近百人去过HK,居然一个滞留不归的都没。
  这年头别说大学生,就是干部考察团出去都有这种人,更别提旅游团了,往往都是找着各种机会出国然后黑下来等着拿绿卡。
  所以想出国的往往都是佼佼者,越出色越急切的想向荆小强靠拢。
  也是自从歌舞中心的教学大楼投入使用之后,荆小强他们都很少过来。
  的确金贵。
  寸步不离的跟着。
  荆小强索性就多问,图书馆是不是有点小,食堂的位置合理吗,这片草坪是我们沪戏最值得纪念的地方吧?
  大家都起哄,是是是,当年杜学姐就是在这里翻着跟斗跟你示爱的吧,都听人传说过了。
  杜若兰听了肯定想打人!
  不过沪戏真的就这么小,一块篮球场大小的草坪就是最浪漫的聚集地,学生们也最喜欢在这里弹唱。
  荆小强刚在脑海里浮现过三十年后苹果公司那个惊世骇俗的巨环写字楼,就瞥见罗莉小心翼翼的躲在路边墙角踮脚偷看。
  满脸表情都是又想过来又躲着这么多人的纠结。
  还对荆小强的遭遇感到很无奈。
  她学了荆小强的十足作风,平时根本看不出来已经成名的痕迹。
  依旧随时顺墙根儿走路。
  荆小强就忽然想通,这道路如此拥挤,如果把整个校区路面都抬出个二层天桥来怎么样?
  就像现在的歌舞中心,所有人都已经离不开那个地下停车场,当初兴建的时候还纳闷哪有这么多车可停,这怕是上千辆车的停车规模,花这么多钱在地下搞这个空间有意义吗。
  而且黑咕隆冬的是不是很压抑。
  现在都觉得好用,那个巨大的空间给了歌舞中心各种缓冲,暂时腾不开的空间都可以先到停车场周转下。
  平时不咋管事儿的舞蹈系庄妈,都经常拉了舞蹈学校的孩子们在那个大型练舞厅考试,更别提现在电脑影视制作基地的核心部分还在那。
  沪戏不可能挖地下,这里管线太复杂,又有这么多老建筑,那就顺着路面做个二层天桥,接入每栋建筑,顺带也就让每栋建筑有了加高一层或者两三层的空间,再重建一两栋高层建筑,整个沪戏的面积就阔绰了呀。
  特别是后门处的宿舍楼,跟前门处的实验剧场,这两块地皮要是都重建成高楼。
  前者变成所有学生跟教师的宿舍楼,后者就可以试验荆小强在东京看到的那种立体剧场,好几个小剧场都放在高楼里面。
  可以分门别类的适应多元化的戏剧探索,更让沪海市内的戏剧爱好者有了可以接触参与的空间。
  本来这是要放到歌舞中心那栋最后的大楼去实现,不妨可以先在戏剧学院尝试,未来沪海就有两个遥相呼应的戏剧中心,一个侧重歌舞、戏曲,一个侧重话剧、影视,不是皆大欢喜吗?
  荆小强心里有了主意,就指着说找罗莉谈工作,两人才好不容易躲进那个歌舞剧专业办公室。
  当初是作为筹办处,在新校区那边成立以后就成了师生们过来暂时落脚的地方,其实也成了罗莉平时自己常用的自习室。<

第808章 万物复苏的季节开始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