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80章 练伍法与兵种区分[1/2页]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快跑啊小泥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F呈上来了大练兵教程。
      按李晔务求详尽的要求,此教程以《太白阴符》为纲,分战具、阵型、口令、鼓锣旗号、练将、练卒等六条大纲,其中练卒为要,又细分为练步卒、骑卒、弓手三个小纲,分别指出操练之要,可说是务尽详实。
      也难怪在教程最后,张?F会不无得意地写道:“臣纵观古今兵书,多谈谋略大势、占卜地理、诡计百端,实用兵之道,可论及操练治兵之道,莫如此书者……”
      这话倒也不假。
      可在遍览过古代兵书的李晔看来,此教程仍算不得详尽。
      尤其是以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为代表的明代兵书,才真正把练兵的细节做到了详尽之至。
      因而李晔也在脑海里参考了这两本兵书,特别是《练兵实记》,对教程做进一步修改。
      后来,李晔干脆将张?F、崔安潜、孙惟晟、康承业四人召进宫来,向他们面授机要。
      首先得修正他们的思维,练兵教程与兵书不同,不能只是自上而下地分派任务,更得自下而上地练,只有最底层的军卒掌握了操练要领、统一了操练动作,才能构架起整支军队的统一操练。
      基于此,李晔提出了练伍法。
      五人为伍,是行伍里的最基层组织。
      所谓练伍法,便是统一操练标准后,将其直接下放到伍,从最基层练起,确保每名底层军卒都熟练了动作和标准,然后才将他们整合起来,以此为基础进行全军大操练。
      而要实现练伍法,便得部队里有大量优质的底层校官尉官做保证。
      早在去岁下半年讲武堂招收将官学员时,李晔已招呼过崔安潜,要降低征召学员的官衔,但目前也只降到队正这个层次。因而李晔提出了练伍法,但能否实施下去,张?F等四人都不敢保证,只允诺尽力而为。
      另外,练伍之后,也不可能便直接各军大练兵。
      朝廷各军已统一了编制,以军为最高番号,其下依次有都、营、队、什、伍。张?F等四人商议后,认为练伍之后,当练队,其后练都,然后方可各军各部大练兵……
      除练伍法外,李晔的另一个构想,便是区分兵种。
      目前的军队里,只有步卒和骑卒之别,其余弓弩手、长枪手、刀盾手、车营卒等,包括突将所领的跳荡兵、子将所领的掌金鼓行阵之兵、传令官所领的斥候队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职分,也即是说没有专人专司,都是临时从军内抽调。
      像这种兵种不明、一卒多能,固然更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沙场环境,也提升了军卒的个人本领、以及整支队伍的作战能力。
      但从另一面来看,对军卒的要求太高了,不利于快速填充兵员。
   

280章 练伍法与兵种区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