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灭吐蕃,扫身毒[1/2页]

岳不群也要模拟人生 8月12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场战乱后,如今长安也已落寞。
      荒草萋萋,城墙老漆,路有泥泞,人人颓色,风尘仆仆。
      神武门前,皇帝坐在龙辇上,携一众朝堂大员立在门前,远眺等候着一辆不甚起眼的马车。
      马车缓缓行到神武门前。
      车帘拉开,从中走出一人。
      此人,穿着简朴的书生装,但身形魁梧,面有长须,就好似个前来长安赶考的书生学子。
      但,在场人却都在见到这位出马车后,屏住呼吸。
      即使是在暗地里保护着皇帝的高手也是深深吸着气,然后绷紧全身的筋肉,散着真气,随时准备动手。
      那么来者何人?
      此人乃南诏拜月教教主。
      大概少有人猜到拜月教主竟会不远万里前来长安。
      此行要翻阅穷山恶水,更要经历诸多的险恶绝地。
      虽然这些在拜月教主手下定然都不能算个事,
      他们本以为来的会是南诏的六曹长官,或者长老。
      但真想不到会是岳不群。
      可岳不群这位南诏如今的实权掌控者前来,大唐便不能当做没看到。
      于是皇帝就被拉来了。
      皇帝对于此事在思虑一个时辰后,便应承了下来。
      南诏此国如今已非当年,大唐如今也比不得当年。
      而南诏的附属之名早就拆了下来,如今南诏已是南疆的霸主,从巴蜀至南海,超过五千里的疆土,而且南诏古今国力蒸蒸日上,吐蕃与之交手一遍,即可就败,甚至被迫割让出一片不小的土地。
      现如今,南诏的“国主”拜月教主前来,他们自然要好生招待。
      甚至要远超一般的规格。
      这不,就把皇帝拉来了。
      所以,他们相信南诏能知晓他们的诚意。
      至于本次国事相交要谈什么。
      乃是为了南诏的粮食,以及南诏的蒸气机技术。
      对于大唐之所求,南诏也清楚,但是对于拜月教主亲自前往,南诏也不曾知晓会有这一情况。
      但岳不群来到了大唐,来到了长安。
      一阵没有多少意义的寒暄后,大唐皇帝便迎着岳不群穿过神武门,走入太极宫。
      这神武门曾名玄武门,为唐国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戮杀长兄幼弟之所在。
      但此事并无大碍。
      两国商谈一事颇为顺畅。
      就粮食一事,南诏可以卖与大唐。
      如今在将南疆土地开垦后,获得大量的耕地,并且覆及青铜古木,将南疆气候牢牢掌控在南诏人的手中,想要天晴便晴,想要下雨便下雨,甚至违逆气候的冰雹大雪也可降下,这就使得南诏的粮食可以年年丰收,稻谷一年四熟。
      如此情况下,即使是以巴蜀之地换了一百二十万石的粮食后,南诏的粮仓依旧满仓。
      大唐此次就想再换购粮食。
      就以名义上还是大唐的安南都护府来换。
      这笔买卖大唐绝不亏,甚至比买了巴蜀还有的挣。
      而大唐开价是八十万石粮食。
      对此,南诏自然不肯。
      只愿给出五十万石的粮食,并且还得将交州交给南诏。
      对于这个要求,大唐也不肯。
      于是就僵持着,直到岳不群来长安还僵持不下。
      可南诏有的是时间,但大唐时间不多了。
      处处闹饥荒,处处有瘟疫,灾民到处是,大唐如今的光景可难了。
      因此,南诏等得起。
      而岳不群此次来,则主要是为了大唐的难民。
      他想要将大唐的难民迁徙到南诏。
      南诏现在土地众多,但人口不足,即使推动符法,推行蒸气机后,南诏的劳动力仍然不足,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填补,尤其是质量上乘的大唐百姓。
      这可比深山老林中的那些生番野人强太多了。
      当然,岳不群早就让人在两国边境招揽大唐难民。
      可此举立即就遭到了大唐的警觉,开始限制难民往南诏逃去。
      但这也止不住大量的边境难民私自逃往南诏。
      南诏将大量的难民收拢后,给他们南诏户籍,以及诸多便利,然后就将他们送往更南端。
      其中较为聪明者,会被留在洱海附近的南诏最初的土地上,其余者,则是送往新开辟出的蛮荒土地。
      可南诏人还是不够用。
      人才仍然是紧缺的。
      因此,岳不群来了长安,要大唐将难民都放出。
      本次谈判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
      谈了许多事,大唐可比蜀山好说话多了,毕竟蜀山无事求南诏,可大唐多得是事情要求到南诏的头上。
      一等大事便是粮食,二等大事就是吐蕃之事,三等

第六十二章、灭吐蕃,扫身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