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不胜酒力丢性命[2/2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巴巴忌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谊。按照常理,以王蕃的聪明与博学,他应该会认清形势、权衡利弊,收敛自己仗义执言的秉性,低调为官。但诚如"江山可改,本性难移"所言,王蕃依旧坚持直言劝谏。
      孙皓与孙休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刚愎自用到暴戾无度之帝,一个是礼贤下士到温和大度之君,前者一不留神就会要了王蕃的命,后者即使王蕃再是耿直,也不可能痛下杀手。
      接下去的问题是:王蕃与万彧官职相同,两人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很是不幸,两人的关系如同水火。如果说王蕃是个满腹经伦之士,那么万彧简直是个才疏学浅之徒;王蕃是雅士,万彧是粗人。惟因如此,万彧仗着自己与皇上的关系,不把王蕃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在孙皓面前,编排王蕃坏话。除了万彧,中书丞陈声也在刘皓面前老说王蕃的不是。
      面对屡次三番苦谏自己不可重蹈古代暴君覆辙的王蕃,孙皓早就心滋不满,听了万彧、陈声等人的"情况汇报",也就更加冷落王蕃,有时还有厌恶之感。
      由于王蕃没有明显错误,孙皓也就不能随便治他的罪。但今日不治罪,不等于明日不治罪。孙皓如此"宽容"王蕃,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能够服众"的机会。
      孙皓有个中国历朝历代帝王少有的恶习,这就是不喜欢别人看他的眼睛,如果哪个大臣或侍从冒犯,他就会神情激动地下达暴虐之令。因此朝中大臣在面见他时,无不低头弓腰,生怕触怒龙颜。
      王蕃这人,属于典型的"书呆子",他敢于直言劝谏,但他的忠君思想则如磐石般坚挺。基于忠君,他在礼节上谨小慎微,而这恰恰成为害他的死穴。
      这天,出使晋国的大臣于忠返国,惯于纵酒作乐的孙皓,便以接风洗尘为由大宴群臣。按照每人必喝七升美酒的规定,很多酒量不济的大臣醉倒在大殿上,内中包括王蕃。
      王蕃的酒量,真是差劲,才喝了一点就趴在桌面上不会动弹。孙皓觉得王蕃不可能如此不胜酒力,就命人将他抬到大殿外面,让冷风吹一下后,再灌他几杯。
      躺在大殿外面台阶上的王蕃,经受地凉风吹,很快醒将过来。醒过来的他赫然发现自己身处殿外,而殿内仍是推杯助盏、热闹非凡。王蕃生怕孙皓因此治罪,急忙起身,大踏步地往大殿奔去。
      坏就坏在大踏步!孙皓一见王蕃这番走路气势,觉得他刚才肯定是在装醉欺骗自己,于是怒火中烧,不管卫将军滕牧等人苦求,下令立斩王蕃!可怜王蕃,就这么止命于三十九岁。
      王蕃在天文学上的造诣颇深,他在张衡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灵巧型浑天仪,极大地方便了当时探索宇宙奥秘的许多天文学家。
      假如王蕃没有遇到孙皓,或许就能寿终正寝,如此的话,中国在天文学方面,显然会更上一层楼!

不胜酒力丢性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