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章 一将无能[2/2页]

天下安康 鸣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终究对人心影响深远,北面各军在这种情况下,都不愿再参合到李家的争端中,基本上都是选择了拥兵坐观。
      柴绍接了李建成的任命,名义上就得受李神通的指挥。
      而且无论是凤州、兴州,都是山地,其粮食都要由利州供应,因此柴绍还真不敢跟李神通翻脸。
      眼看柴绍不愿意南下,李神通马上回信一封,驳斥了柴绍的建议。在信上李神通告诉柴绍,若阳安关不保,在利州必不保。若利州不保,则巴蜀不保,这个责任他柴绍负担的起吗?并再次严令柴绍,必须无条件地退守阳安关。
      再次接到李神通的命令,柴绍有些为难了。
      阳安关实在不好守,唐军没必要在此浪费兵力。甚至利州不守,也是可以的。入川地形复杂,一直到剑阁,都可以是战场。
      于是柴绍再次去信李神通,建议对方,若是不守阳安关,利州全军也可退守剑阁。剑阁天险,扼守金牛道,为天下雄关,兵家必争之地。
      扼住这里,将会拉长明军的粮道,然后柴绍从略阳攻其后方,袭击明军粮道,必可将明军困杀于金牛道中。
      柴绍的信很快送到李神通这里,看着柴绍的信,李神通怒了。
      李神通重重地将信排在桌子上,不住地冷笑。
      好你个柴绍,跟我来这一手,真不把自己放在眼中啊。剑门关在哪?阳安关是利州的北大门,剑门关是利州的南大门,柴绍让他退守剑门关,便意味着要放弃整个利州。
      他一个利州总管,放弃利州,怎么跟成都朝廷交代。
      李神通不觉得柴绍给他出了一个好计策,却认为柴绍想故意坑他一把。利州一丢,责任就在李神通身上,利州以北的地方再丢,也无法怪罪旁人了。
      李神通恨不得立刻免了柴绍,可惜他没那个权力。
      于是李神通再次写信一封,令人送给柴绍。
      这一次李神通没给柴绍客气,直接指责柴绍拥兵自重,不听命令,让他立刻前往阳安关布防,否则绝不轻饶。
      拿着李神通的信,柴绍觉得有万钧之重。
      “恃功??骄,心轻朝堂,遂拥强兵,骄亢自恣,养寇以贻忧。这淮安王,直把我说成了第二个尔朱荣、高欢啊。”
      柴绍的心腹将领马三宝也劝柴绍,淮安王毕竟为宗室之长,今唐王薨逝世,世子李建成还要借助淮安王的威望,安抚朝堂,万不可与其发生矛盾,朝堂绝不会站到柴绍这一边。
      听到马三宝的劝解,柴绍更不高兴了。
      “若今日登基的是秦国公,必不会有如此安排!”
      马三宝听了,也是叹息。有李世民在,绝不会下这样的错误命令。可惜李世民远在巴东,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局势,柴绍要么投降明军,要么跟李神通翻脸,孤军奋战,要么就只得听从李神通的命令了。
      可是跟李神通翻脸,孤军奋战,也只能想想,根本行不通。在李渊身死,李唐内乱的节骨眼上,这个做法,几乎相当于造反。
      柴绍不想反,而李唐也经不起这般波折了。

第二百二十章 一将无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