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朝堂上出了一件大事关于安城赈灾的事,左将军带来一位百姓,说是安城父母官的亲戚叫安文。他在朝堂上朝皇上磕了头,流着泪说:“皇上,求您救救安城的老百姓吧,安城不仅遭遇干旱还有虫害,老百姓们颗粒无收,都快饿死了”。皇上一听瞬间大怒:“这怎么可能,朕早在听闻安城闹饥荒的时候就派王太守带着粮食和银两去赈灾了,按道理现在安城的灾情应该有所缓和,怎么可能还会有人饿死。”
安文又磕了磕头:“皇上,草民属实啊,您说的王太守跟安城的郡王同流合污,两个人根本就没有给老百姓们发放粮食和银两,每次我们的县官向郡王救助,郡王都说朝堂还没有派粮食和银两下来,只说拍了个太守来赈灾,赈灾的粮食和银两还在来的路上,只有我们闹恨了那郡王才肯分发一些粮食给我们,但这哪够啊,安城的老百姓们都苦不堪言。”听安文这么一说,皇上的脸色更差了,盛怒的说:“你说的可是真的,那王太守和郡王当真没有发放粮食和银两?难不成是他们贪了不成。”
听到皇上说王太守和郡王贪污,太尉连忙走了出来,拱着手说:“皇上息怒,皇上不能只听这人一言,毕竟王太守在京城当官是有目共睹的清廉,说不定是这人冤枉王太守呢。再说王太守之女现如今是您的云妃,云妃刚小产,若是听到你就因为他人一句话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她父亲定罪,一定会伤心的,这对于云妃休养身体于不利呀。”听到太尉提到云妃皇上的脸色似乎好了些,但眼里却瞟了太尉一眼,见太尉不卑不亢地弯着腰,皇上玩味地笑了一下“那依太尉所见,该如何呢?”太尉听皇上上钩,低着头轻蔑的笑了一下,不亏是个还没及冠的毛头小子,果然好大发。“要不然,皇上再派官员前去调查?这样既能查明真相也不会伤了王太守和云妃的心。”
皇上一听也觉得是个不错的建议:“朕觉得太尉这个建议不错,就是不知太尉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太尉一听低着的笑容更大了:“回皇上,这事关王太守的清廉,调查官员自是要交给大理寺,前不久的新科状元谷辰,不就被皇上认命为大理寺少卿吗?听闻此人认命以来,破案瞬速又为人正直,是个不错人选。”皇上点了点头:“大理寺少卿谷辰,的确是个不错人选,朕也看好他。如若众爱卿没有意见的话那就派他去吧,不过要让谷辰带一批士兵一同去,避免发生意外事件。”众大臣异口同声地说:“臣遵旨,皇上圣明。”之后皇上与大臣讨论了一些琐事便退朝了。
下朝后的太尉,心里十分高兴,这王太守、郡王和谷辰都是自己人,就算暂时还没有把左将军拉拢过来那又如何,这左将军是个粗人不懂朝堂之事,而且他是中立派,效忠的事朝堂不是皇上,不见得他会帮皇上,解决了心头大患的太尉,越想越高兴,忍不住的笑了出来,引的同僚一阵好奇,毕竟他的女儿前不久才被贬,他不应该不满吗?刚刚也是在朝堂上竟然替王太守和云妃说话,那云妃可是害他女儿被罚的人啊。可他们哪知道这祺美人只是太尉的棋子罢了,不上心的女儿能为自己的大业做一些贡献那是他的荣幸,被罚那是她自己没用,还浪费自己之前给她铺的路所用的钱财,已经没有用的棋子而已那还会浪费自己的感情。
太尉跟同僚说自己的爱妾生了个麟儿,自己一想到那可爱的模样便忍不住笑了出来,同僚一听连连表示理解,还问
第11章 贵妃的执念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