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上早朝了,这些天朝廷的气氛有些微妙,有些敏感的人察觉到朝廷要变天了。
知道内情的人更是按耐不住心里的兴奋,准备大展身手。
太尉借着儿子的满月酒,与朝中的官员越走越近,有几位秉持中立的大臣,已经有些犹豫不决了。皇上的病情一直没有准确的消息,他们看着太尉胸有成竹的样子,开始有倒向太尉边的想法了。
毕竟,对于中立的大臣来说他们忠于的是炀国,不是某个君王。只要炀国还在,无论是谁做皇帝对他们来说影响都不大,只要皇帝能在其位谋其职,给老百姓带来好的生活,那是哪个皇帝都没问题。
再说现任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15岁,还小,又被先皇保护的太好,什么都不懂的样子,要不是先皇励精图治,算是一名明君,他们可能都不会拥护燕明继位。但也不算看好,只是伺机观察,看燕明是否能担当大任,和他父皇一样成为以为明君。
但现在看来这新皇登基不过一年,还没来得及在治国上大展拳脚,身体就先扛不住了。
这么一想哪些意念动摇的大臣了,决定投靠太尉,毕竟现在看来太尉边的胜算大些。如果现在不站好队,等太尉一党赢了之后,那等待他们的只有牢狱之灾。
古人言,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这也是为了炀国的未来,选一名更能担当大任的君主而已。那些大人心里自我安慰道,第二天便去给太尉送去拜帖。
太尉看到几位中立大臣的拜帖,心里十分满意,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现在还在挣扎,没有选择投靠太尉的只有太傅,左将军,瑞王。
太傅是皇上的岳父,基本上没有投靠太尉的可能,说不定到时候还会跳出来反抗自己,得找个罪名让太傅死在大牢里,不能让他挡了我们的道。
左将军这个人死板,不知道变通,虽然他的女儿也在宫中,但长久以来他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不见得会帮皇上,但也不会帮他们。
不过想起杜都校尉手下的那个兵,感觉可以利用一番。
而瑞王,先皇在世的时候他就跟皇帝关系好,先皇驾崩后,帮现任皇上成功登上皇位后再也没有其他动作,也没有表明他的立场。
皇帝看他有功,就给了块封地封他为瑞王,让他有自己管理封地的权利。他也是太尉最看不懂的人,说他跟皇上感情好吧,在太尉为难皇上的时候,他没有出来帮皇上说话而是冷眼观看。
要知道有自己封地的王爷,在朝堂上说话的份量还是挺重的,毕竟在封地上,是有自立为王的权利的。除去必须给朝廷缴纳一定的税收,有封地的王爷是可以不听命于朝廷的。所以当时皇上给瑞王提出封地时,很多大臣是反对的,太尉也私底下嘲笑皇帝养虎为患,但皇上撑着压力,力排众议封给瑞王一块不错的城池。
因为瑞王那座城池现在是属于瑞王私人的,就算太尉他们成功登上皇位,也不能把瑞王怎么样。
就怕到时候瑞王站在皇上那边,扰乱他们的计划。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太尉将他们三个分析彻底之后,心中落终于下一块石头,对他们的计划更加有信心,仿佛皇位对他们而言已经唾手可得。
此时被太尉以为命不久矣的皇上已经醒了,在李太医的医治下,皇上已经脱离危险,毒药解了大半,只要休息几日便可好了。
&n
第14章 贵妃的执念1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