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青烟清冷的美眸瞥了眼上前的宋威,心中不解,宋威何曾有诗才。
她看了眼成竹在胸的陆生,美眸微微眯起,大致明白是陆生的安排。
“大哥。”宋威低着头,紧张喊道,“在这里作诗么?”
“嗯,就在此处。”
陆生颔首。
武钧眸子紧盯宋威,心想,如此畏缩的武夫,当真能有好的诗文?
或许,是哗众取宠罢了!
念头及此,他本紧张的心,松懈下来。
宋威皱着眉头,似是苦思冥想,很快眉头舒展,可舒展不过一息,便再次皱起。
武钧见状,出声问道:“行否?若是不行,就此退去便是。”
陆生淡淡一笑,道:“何苦如此心急?”
说罢,看向宋威,微微颔首。
宋威见着陆生给了信号,便立于原地,神色淡然,看向武钧问道:“方才那位先生于此垂钓,在下便以此作诗,献丑了。”
方才他的紧张,他的沉思,他的皱眉,都是陆生的安排。
若是太过轻易背出,倒显得是事先准备,他得伪装一番才是。
直到陆生给了信号,他才开始淡然背诵。
整座清安书院,除却宋威诵读的诗词外,再无他声:
“潭边老人坐矶头,潭里红枫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其钩。”
银须的公冶德泽可称为老人,正值秋季金红枫叶于谭面飘摆。
整首诗将公冶德泽先前垂钓之景完美呈现,不可谓不好。
待宋威将诗念罢,扫了眼痴呆的诸多书院学子,胸中意气风发,笑道:“诗名《垂钓》,请武夫子评判。”
武钧身为四品夫子境,宋威身为武夫,称他一句武夫子并无不可。
若是儒修,应称他为武师、或武先生。
“尚可。”
武钧颔首,面色颇为阴沉。
这个评价并未虚评,此首诗虽比大多儒修作的好,但在儒道盛行的大乾,无法称之上上之作。
陆生心中得意,他早料到,定然会有人为难吴海。
而他要助吴海将《将进酒》变成孤篇压大乾的存在,吴海必定不能再出现任何作品,否则便会与《将进酒》比较。
他及宋威,便是吴海最佳的挡箭牌。
“如此,可否证明大海的文华诗才?”陆生看着武钧问道,嘴角微微扬起,似是讥讽。
武钧不语,给了边上学子一个眼神。
边上学子连忙指着宋威喝道:“你定是事先准备好,这如何能证明?”
宋威闻言,眸子骤然收缩,露出些许惊恐之色。
他忙向陆生看去,不知接下来如何是好。
陆生轻轻拍了拍宋威肩膀,将宋威拉至身后,看向正主武钧问道:“依武夫子之见,当如何?”
这一切,陆生早有料到。
清安书院作为清安城唯一的书院,蠢材有,可却不会缺少明眼人。
可惜,在这清安书院之中的,是背过《唐诗三百首》的陆生。
清安书院
第114章:咏梅之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