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颖儿有幸生到一个富裕,又重视女子的家庭,可是村里其他的女孩子呐,李姝陷入沉思。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村里的私塾只能男孩上,女孩子是不能上的,家里也不重视女孩子,都认为女子是赔钱货,很小开始不停的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割草喂猪喂鸡,还要带下面的弟弟妹妹。
因为地跟着人走,长大后家里不舍得地,会拖着亲事,亲事拖不下去,也会要很高的聘礼。
被倾全家之力,还要借很多外债,娶回家的女子,除了名下的地,很少有其他陪嫁,这样的女子相当于被夫家买回家,也可想而知,在夫家的生活有多艰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能力挣钱,在娘家会被重视,也会有好人家过来提亲,到了夫家,能为夫家赚钱,自己也能立起来,日子不会过得很差。
颖儿听到外婆说天变得很冷,娘就会回来,天天盼望着天冷。
不过自从进入秋末冬初,家里开始烧了火墙,屋内很暖和,颖儿天天也在屋内活动,感受不到冷,只能注定失望。
不过日子久了,也有很多人陪着她玩,除了夜里还会问,其他时间也不再提起李宜,大家都以为她忘了。
看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李宜,颖儿抱着李宜的大腿哭着不撒手,李宜怎么哄都没用,只能抱在怀里,走哪抱到哪。
被李宜抱在怀里的颖儿,不哭不闹,就那样安安静静的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直到晚上睡觉都不愿离开。
李宜的回来,让李姝也很高兴,朝夕相处,早已把亲情融入血里,一个多月没见,不仅是颖儿对娘的思念,也是李姝这个娘对女儿的想念。
本来李姝还想问问李宜在县城里的生活,看着颖儿黏人的样子,只能无奈的让李宜抱着孩子回卧室。
第二天早上,颖儿恢复正常,乖巧的坐在餐桌旁吃早餐。
对于李宜的回来,一家人都很高兴,觉得一家人这才算团圆,不过昨天考虑到路上辛苦,还有颖儿的依恋,让娘俩回房,好好聚聚。
早餐后,都在堂屋问着李宜在县城医馆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遇到难题。
李宜深深感受到哥哥弟弟的关心,很耐心的回复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李姝看着问的差不多,再才让大家散了,该读书的读书,带着李宜回到卧室,当然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尾巴。
卧室里,颖儿也是在一旁自己玩,李姝这才把对村里女孩子的辛苦,未来的艰难,都和李宜说了。
李宜虽然体会不了,可也知道女子的不易,她了解母亲,母亲肯定是有想法,才和她提起这些事。
李姝“和村里说,你教女孩子多认识草药,来年也可以多采些草药卖钱,村里很多人家尝过草药卖钱的甜头,他们会很乐意送孩子过来。
我们家的倒座房是空的,白天在屋里点上火盆,一天教一个时辰,也不会耽误家里手上的活,就算有些苛刻女孩子的人家,也不会拦着女孩子来的。”
李姝停了片刻,接着说“最好是也能教一些字,识字后,才有机会学到更多。”读书能明智啊。
李宜一直觉得母亲很好,是个善良,有格局,有悲悯心的人,可是总是不承认,一直觉得是她对别人的付出,也是她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她想要的,大家也是互惠互利而已。
对此李宜也是很无奈。
第四十章 李宜回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