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前挖塘泥,开荒地表现不错的几个小伙子,李姝一直记得,她有些想法,正好和他们说说。
      李姝把三个小伙子叫到一边,在一亩水田里挖沟,深度在膝盖以下,用树枝比划一个田字,让他们清楚沟在田的四周和中间位置,挖出来的泥土正好垫在田埂上。
      三个小伙子都听明白了李家婶子要干的活,可是不明白为什么,放水入田吧,田间地头都有水沟,可以直接挖开田埂让水流进田里。
      李家婶子是在田里面挖沟,和放水也没关系啊。
      三人都是稀里糊涂的,带着其他人开始挖沟。
      李姝在上面看着,沟挖的不深,只是挖一亩地,也不多,一个时辰都不到,沟都挖好了。
      沟挖好后,开始整地,因为要插秧,地面一定要平整,土块不能大。
      种地就是门精细活,小伙大汉们虽然不是用流水线的方式,分工分岗操作。
      可是他们也不是一窝蜂的挤在一起干。
      前面分三排,用古代叫耜,现代其实叫铁锹,把大块土敲碎,后面就是用毛驴拉着耙,在敲碎的土上过一遍,土颗粒更小,后面还有人,检查检查。
      是真的很仔细,一遍过完,都不用再过第二遍。
      李姝没仗着自己从现代来,知道很多先进的东西,以此优越感十足,对他们指手画脚,古人在干活和生存上,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她也是取长补短罢了。
      李姝一直知道,她只是个小人物,没有惊艳才华,也没有鸿鹄之志,只想偏安一隅。
      临河村养老很好,如果家里有一份靠山,她就更安心了。
      平地也没什么问题,李姝也放心的回家了,家里老大媳妇身体还是需要休养,不能多操心,她还要看看大锅饭准备的怎么样了。
      已经有了多次的经验,这次还是之前的那些人,她们都能组成一个固定班底,李姝觉得叫大锅饭班底,很形象。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做法,饭一样,菜也一样,吃饭的人还是只能在院外吃,院子不够大,容不下那么多人。
      忙了两三天,地也平好了,播种育苗跟着村里的种地好手学就好了。
      这些交给老二老三去做。
      李姝还是很关心圈养的鸭子,这些鸭子可是她的秘密法宝啊,天天小心的伺候着,就怕它们不高兴,给脸色看。
      天天好吃好喝喂养六七天的鸭子,长大不少,不过每个鸭圈还是鸭少地广,再过一周,可以把这些鸭外出放风了。
      临河村到处是水池,遍地的野草,这些鸭子应该很高兴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知不觉日子过得飞快,到了老大岳父进场的日子。
      天还是黑的,乍暖还寒就是形容春初的,凌晨时外面是真冷,买的宅子距离科考的地方只有两条街很近。
      老大考虑到,考试的那条街送考生的车会很多,到时会很拥挤,他们出发的早,也是等在那里排队,还不如晚点出发,走过去方便。
      老大岳父觉得老大的说法,很有道理,不慌不忙再次检查,不知道之前检查过多少次进场带的东西,检查完老大岳父才开始吃早餐。
      早餐都是干的,这是怕水喝多了,考试时方便,在答卷上做标记,被刷下来。
      老大穿上斗篷和帽子戴好,拎着东西,跟着穿衣单薄的岳父,走向县衙考试地。
      以后他们三兄弟要考秀才之前,也要多被冻冻,适应寒冷,不然第一场下来就要得风寒,影响考试啊。
      走到府衙附近,街上都是马车,堵得水泄不通,府衙门前士兵把守,考生已经排着长队。
      老大岳父接过老大手里的东西,去排队,让老大早点回去。
      老大站在那里看着岳父排队,看着岳父进入大门,考试的人真不少,有白发老者,也有稚嫩少年。
      明年他们三兄弟也是排队等待入场的一员。

第四十五章 平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