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邓梓萱决定先从田大壮这里作为突破口,和田大壮见面先聊下新一代村民的想法。
另外对于错过高考的高材生,邓梓萱也是充满了好奇。想听下田大壮有什么好的建议?
田大壮一看邓梓萱主动找上门了,并且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而自己也确有很多想法。
只是苦于没有倾诉交流的对象。
自然也就一拍即合。
两人就从田大壮家里走出来。
田大壮指着漫山遍野的猕猴桃园,还有那大片大片的茶山,向邓梓萱介绍起了万宝村。
同时对于这些天然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只是由于村民观念陈旧加之道路不好。
这也就造成每到猕猴桃收获的季节,就算是白菜价都难以出手,很多竟然烂在了地里。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让村民们痛心不已。
还有万宝村的茶山,那些可都是翠峰山这块特殊气候下的优质茶叶,却由于没有推广。
加之没有品牌效应。
最后只能沦为到乡镇赶集时的地摊货,很多人家现在还有去年的明前茶。
两个人边走边交流。
包括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是在外边务工,只有过年才回来。
而村里太多的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隔辈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缺少了管束的这一批孩子的成长也是个大问题,村里过于贫困造成没有老师愿意任教。
孩子的基础教育就成为了大问题。
两个人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山脚下,田大壮指着眼前的翠峰山对邓梓萱说道:
“其实万宝村最主要是转换思维模式,现在守着金饭碗却是要出去讨饭吃……”
接着田大壮就介绍起来了,关于翠峰山植被多样的原始森林,上百种中草药遍布山中。
山清水秀,竹海松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这些随性肆意点缀的画卷让人痴迷。
宛如误入一幅“村在山中坐,人在画中行”的诗意山水丹青图中。
如果要是能够开发旅游资源,让更多的游客知道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美景。
无异于对于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下的人们,完全是全新的体验,可以更好释放工作压力。
同时田大壮还谈到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宜人的悠闲生态新农村小镇。
田大壮越说越兴奋,口若悬河。
这两年每天坐在轮椅上,在河边除了看书就是思考万宝村的发展方向。
只是当时苦于无法站起来,手里又没有钱。
可是现在自己不仅站起来了,并且还赚到了第一桶金,就连第二桶金也已经在路上了。
至于以后的第三桶金第四桶金乃至于第n桶金,对于已经具有混元老祖传承的自己来说。
根本就不是问题?
差的只是时间和机遇而已。
这些一直闷在心里的话,正所谓: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现在看到新来的第一书记意气风发。
并且非常谦虚平易的向自己问计。
田大壮怎能不激情澎拜。
完全就是竹筒子倒豆子。
第36章 美女问计访贤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