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殿,本殿自然会善待大公主,倘若……”说到最后赵和安勾唇,眼神狠厉。
      “皇兄真想要断子绝孙?”
      “赵和安你!”赵和煦气地上气不接下气,胸膛起伏:“那可是你亲侄女!”
      赵和安上前两步:“本殿还是您亲弟弟呢。”
      “原来你们早就知道朕的身子状况,难怪萧佑有恃无恐!”
      “皇兄错了,若不是皇兄行事愈发荒唐,也不会惹得众人不满,萧将军也不会如此。”
      “皇兄好好考虑一番,不过皇弟的耐心可不多,希望皇兄多为大公主考虑。”说完他转身要走。
      赵和煦没有儿子,唯一一个孩子还是大公主,年龄尚小,生母家世不显,若想要保留唯一的子嗣,只能传位给他,因此赵和安笃定他会答应。
      果然,没走两步,身后传来赵和煦的声音:“朕答应你!”
      “但是朕有条件!”
      赵和安顿足回身:“皇兄但说无妨。”
      赵和煦撑起身子,对他道:“平阳还小,你若即位,必须好好待她,一切吃穿用度以长公主之位对待。”
      赵和安点头:“自然。”
      一个公主罢了,也是他的侄女,只要她不过分,赵和安不会多加为难。
      最后赵和煦写下了传位给赵和安的遗诏,盖上了玉玺,只要他驾崩,那么下一任大晋君主便是赵和安。
      赵和安拿到圣旨,此次的目的也达到了。
      临走前赵和煦突然问了一句:“皇后如何了?”
      赵和安一顿,如实道:“不大好,太医说就这几日的事了。”
      意思是皇后恐怕只有两三日的寿命了,如今不过是吊着一口气罢了。
      赵和煦微愣,脑海中闪过无数,渐渐地思绪开始混沌,眼皮沉重,再次陷入昏迷。
      不出意外,这次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翌日皇后去世,皇帝昏迷,朝堂大乱,好在有柳松云和萧佑在稳定人心。
      此时平康王属下蠢蠢欲动,撺掇他再去争那个位子,然而平康王只是长叹一声,将这些人赶出了府,从此闭门不再见客。
      赵明归和赵明珠不解,平康王自己心里却清楚,不论是谁坐那个位子,都不会是他,毕竟——他非赵家人!
      他母妃是当年太宗皇帝的宠妃不假,但假的是他的身份,他并非太宗亲生,而是母妃和他人的孩子。
      当年他母亲所嫁非人,成亲时的山盟海誓犹如一纸空文,他母亲终日郁郁寡欢,一度想不开,不过好在遇见了太宗。
      那时的太宗已经是九五之尊,后宫佳丽三千,却偏偏爱上了他母亲,更为了她不顾世人反对纳进了后宫,更是对外称他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他视如己出。
      但平康王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夺嫡,所有人视他为眼中钉,为了不让太宗为难他主动请命去外地不回京,直到赵和煦登基他才回来,为的也不过是儿女今后的婚事,以及祭拜太宗和母亲。
      就在其他人按捺不住时,赵和煦身边的太监小福子拿出了他的传位圣旨,言:将皇位传给了赵和安,从而一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大臣不信,然而经过多方鉴定,圣旨的确是真的,笔迹和传国玉玺皆为真,同时萧佑奉命保护赵和安,将皇宫上下围地水泄不通,其中意思不言而喻,就在众人僵持不下时,柳松云带头叩拜新皇,其他人见大局已定,纷纷叩拜。
      大晋短短两年,再次换了君主,赵和安以大晋最年轻的帝王姿态登基,并且封萧佑为异姓王晋王,柳姝?O为王妃。
      一个“晋”字足以显示皇帝的态度,一时间所有人都知道萧将为京城第一世家。
      两人去皇宫谢完恩后,赵和安看着他们的背影,想起他和萧佑那天的对话。
      他问:“萧将军为何会支持朕?”
      然而萧佑神色淡淡道:“大晋君主是谁臣不在乎。”
      “将军明明有大才,为何甘愿止步于此?”这句话可以说问地很直白了,赵和安知道就算没有他,没有其他人,萧佑完全可以举兵起义,以他的威望,无人可挡。
      萧佑直视他:“不是谁都渴望站在最高处,圣上该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臣无心那至尊之位。”
      “举兵为王,为的不过是一己私利,于天下百姓毫无益处,何况大晋虎狼环伺,若内部争斗不断,那便是内忧外患,届时臣就是千古罪人。”
      赵和安一时无言,心中敬意汹涌澎湃。
      自此大晋宣景盛世开创,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六畜兴旺,盛况空前。

第192章 终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