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不过他不怎么偏向任何一家党派,所以赵祯将他安排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也是有所考究的,吏部是最为重要的位置,官员升迁全看曾公亮。
      若是他偏向任何一方,那一方就会在党争之中得势。
      不过此时曾公亮站出来,想来也是赞同赵琮所言。
      “曾公觉得,该如何改制?”赵琮不咸不淡的问道。
      曾公亮朗声道:“殿下,臣尚无好的办法。”
      没方案你说个锤子!
      赵琮脸色一黑。
      你丫的来找茬的是吧?
      见曾公亮没说出个一二三四五,那些翰林学士和一些大儒就开始跳脚了,纷纷站出来解释。
      “殿下,呈交帝王之奏章,应当注重礼法尊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又岂可用大白话诉事?若是如此,大宋礼仪何在?”
      “臣附议!奏章本当如花团锦簇,若是连文章都作不好,又何来治世之能?”
      赵琮听着,冷笑不止。
      “行,你们都不愿改是吧?”赵琮嘿嘿一笑。
      “那就依你们,孤再加一条,以后百官上奏之奏折,统统由翰林院润词修撰再呈交上来。”
      此话一出,百官纷纷精神一振!
      而翰林院那些老儒刚刚露出喜色,突然脸色一黑就阴沉了下去。
      我xx你个xx的!
      奏折三天一轮,字数多的上万字!
      且不说抄写一遍有多费时费力,还要润笔修撰?
      你狠啊,你是真滴狠啊。
      韩琦和包拯也是十分错愕的对视一眼。
      欧阳修抱着笏板,幸灾乐祸的嘀咕了一声:“这小家伙阴着呢,掉沟里去了吧?”
      富弼缩了缩脖子:“这可是大工程。”
      其他官员纷纷噤若寒蝉,替翰林院的那些老儒生默哀。
      也有不服气的,可想要开口,硬生生被那些老儒生给瞪了回去。
      你特娘行行好住口吧,再说话待会直接叫抄两遍了。
      “还有几件事。”赵琮打开下一本奏折。
      剩下的事情也都是政事上的事,多数是人员变动。
      其中最大的就是文彦博出判河南三年,赵祯将其调回中枢,担任参知政事。
      文彦博当初是支持范仲淹的,只不过后来因为青苗法和王安石形同陌路,被司马光请奏起复。
      如今的文彦博尚还年轻,而赵祯召回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赵琮的裁军之计。
      历史上,文彦博提出的裁军七万政策顺利实行,这事找他,就凸显两个字,专业。
      当然,他本人也是忠烈之人,行事公正,秉公执法,在精兵简政的政治方向上颇有建树。
      其次,就是韩维调任东宫,此事不大不小,百官也只当是太子殿下看中韩维的能力。
      政事完了之后,赵琮这才道:“包龙图。”
      包拯躬身道:“臣在。”
      赵琮环视百官,道:“上一次朝会上,对于江南之地加税的事情,不知包龙图可还记得?”
      众人精神一震,知道正事开始了。
      包拯看了看周围,见百官脸色漠然,微微一叹,点头道:“自然记得,殿下,这是微臣整理出的账本,里面的亏空殿下您看看吧。”
      赵琮从王英手里接过账本,仔细查看。
      良久,他长叹一声:“他娘的,穷成这样了?”

第81章 那就抄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