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汴京城的事情。
而赵琮此时还坐在政事堂头疼。
他的面前,坐着十几个官员,清一色的紫色官服,官居三品以上。
为首的自然是领导班子,韩琦包拯和欧阳修。
还有个刚刚从外地上任回来的文彦博。
老贾和李定,王拱辰,宋公序坐在一旁,还有曾公亮,杜云深等一众老臣。
文彦博刚刚回来就被拉来参加这场政事堂的顶尖会议,眼神不自觉的看了看坐在角落的宋公序。
文彦博为官公正,赵琮也细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五朝元老。
说他是元老,确实也没错。
可要说他文彦博是好人还是坏人,就不知道了。
因为若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评判,是他文彦博逼死了狄青!
文彦博外放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而在三年前,文彦博担任的是大宋的同平章事,而他回家原因也是因为要给家中老母守孝,所以让他回到了家乡。
如今三年丧期已过,他还朝任相,自然是毫无阻碍。
当年之事,虽不是文彦博一手为之,可最大的推力就是他!
狄青家中祭祀,半夜有火光被巡城的卫兵看到,卫兵将此事上报给了当时负责起草诏书的刘淌。
刘淌得知此事,将此事透露出去,被众多士大夫议论纷纷,因为半夜火光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关于此类的记载在前唐时期就曾出现。
说的是后梁皇帝朱全忠,在未曾起事之前,家中就经常有火光冲天,邻居以为是失火去救火,结果什么都没发生。
有了这个例子在前面,狄青这谋反的罪名就这么滑稽可笑的被落实了。
后来狄青上奏此事,赵祯也相信狄青,将文彦博宣来。
并且亲口道:“汉臣乃是忠臣!”
可文彦博只是回了一句话:“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赵祯一下子被架起来,连带着狄青的罪名也都洗脱不干净,无奈之下只能将狄青发配边关。
而在此之前,狄青找过文彦博,问文彦博为什么要害他。
而文彦博只是愣愣的道:“无他,朝廷疑尔!”
这个锅,又丢给了赵祯。
所以后世有人说赵祯昏聩,害死了狄青,可说到底,仁宗的帝威本就不大,根本不能掌控这么多年能臣名臣,这些人哪个不是历史上出名的大佬?
赵祯当皇帝,就一点干得好。
而且几十年如一日。
和稀泥。
而今日聚集在一起,谈的还是财政的事情。
朝廷要减轻压力,就要改变,可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不能触及上层阶级的利益,还不能让百姓们受苦。
“如今盐政已经在京畿路全面施行,十五个盐场每年可产盐四万石。”
“盐引年前卖出三万石,可得税收五万七千八百贯……。”
赵琮看着徐志中上奏的文书,也是有些震撼。
这五万贯看似少,毕竟只是抽一成半的税,可其中的意义是极为让人震撼的。
大宋二十四路,京畿路属于很小的一路。
若是全面铺开,每年可以给大宋多多少赋税?
第112章 果酒的行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