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煜礼送过江的沈义伦此时已是心急如焚。
李煜打算联合六国之力来围攻大宋,这可是天大的坏消息。
他刚一下船立刻就赶往了最近的驿站,然后修书一封,下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汴京。
“李煜怎么会突然变了?”
书信送出去之后,沈义伦觉得十分的困惑。
按照他对李煜的了解,他怎么敢反抗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沈义伦越坐越焦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小长老。
于是沈义伦赶紧休书一封,命人带过江去见小长老。
因为现在恐怕只有小长老才知道,李煜为什么会突然性情大变。
“来人,立刻过江去见小长老,把这封书信交给他。”
沈义伦命人把他的亲笔书信带过江去见小长老。
只有尽快弄清楚是谁影响了李煜,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的大宋在伐唐和伐蜀之间,只能任选其一。
南唐虽然打了多年的败仗,但相比蜀国还是更强一些。
最近这几年赵匡胤已经着手准备吞并蜀国,眼看就要成功了。
没想到李煜这时候竟然敢跳出来给蜀国撑腰。
原本赵匡胤为了笼络李煜,这一次专门派沈义伦来送了一堆东西。
但没曾想李煜全部都笑纳了,但反手就给了一个六国伐宋的回礼。
“大人,唐国根本不足为惧,在下官看来,只需禀明官家,先伐唐国,不出旬月必能攻陷金陵。”
旁边的将军倒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但沈义伦却不这样看。
如果南唐真的唾手可得,不用他说,赵匡胤早就发兵伐唐了。
大宋上下都知道,这南唐是一定要打的,但不是现在。
赵匡胤之前已经和赵普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
这个策略最先由后周大臣王朴提出,周世宗柴荣所采纳。
继承了后周的赵匡胤也继承了这条策略。
王朴认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得吴(指南唐),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
赵匡胤在后周时跟随柴荣参加了攻南唐的战争。
经过3年苦战,周世宗才获得淮南十四州,而江南地区仍然丝毫无损,这表明,南唐并不易玫。
周世宗所采取的王朴的战略在“难”、“易”的判断上,并不切合实际。
赵匡胤接受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确立“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
但在进攻的目标和顺序上,作了重大调整和修正,即“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
所以现在要先把李煜给安抚住,等他们把蜀国攻下之后,南唐自然就是瓮中之鳖。
原本一切都非常的顺利,眼看赵匡胤的策略就即将要成功了。
但李煜的反应一下子就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切勿轻举妄动,在官家的旨意没到之前,一切照旧。”
沈义伦可不希望让大宋两边甚至六边同时开战,因为那样做等于是自寻死路。
他现在只能老老实实等着赵匡胤的旨意。
…………
第10章 李煜要反抗?笑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