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匡胤还在考虑要不要从蜀国撤军之际。
王全斌的北路军已经抵达兴州附近,正在攻城拔寨。
蜀国在兴州只部署了万余兵马,根本就无法抵挡宋军的进攻。
兴州刺史蓝思绾,只能把兵力分到顺政县和长举县固守。
“都统,探子来报,乾渠渡和万仞燕子两寨已被我军团团围住。”
“好,让他们加紧进攻,只要破了乾渠渡、万仞燕子,咱们就能顺利拿下兴州。”
据王全斌所知,兴州刺史蓝思绾根本就不会带兵打仗。
他手下的州县兵根本就是一群废物。
面对宋军的进攻,这些除了防守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如果蓝思绾敢反击的话,那王全斌倒是会非常的开心。
因为在这个年头,也就只有辽军能跟宋军打打野战。
除了辽军之外,其余诸国在王全斌的眼中都是一群弱鸡。
“传令三军加速前进,后天我军要进驻到顺政县。”
顺政县是兴州的州治县,兴州的首府。
只要王全斌能够拿下顺政县的话,那就等于拿下了兴州。
等拿下兴州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攻打西县和兴元。
随后一路直下,直奔剑门关。
只要打下了剑门关,成都就将门户打开,到时战局基本上也就彻底明朗了。
可以说王全斌的北路军进展非常的顺利。
而另一边,刘光义所率领的东路军其进展也非常的顺利。
几乎是在同时,东路军进入三峡,此时正和蜀军在巫山、三会激战。
接连不断的捷报从北、东两路传向汴京。
甚至在给赵匡胤的奏折里,王全斌预估,不出半年他们就能拿下蜀国。
对于这份的奏折,赵匡胤是又喜又忧。
一边是汉国和辽国的进攻,另外一边是在从王全斌和刘光义那边发来的捷报。
这时候要做出撤军的决定,赵匡胤担心自己真的会悔到肠子都青了。
赵匡胤把赵光义叫到了他的寝宫福宁宫,就是想商讨一下,到底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撤军。
“这是王全斌和刘光义发来的奏折,你看看吧。”
赵匡胤把王全斌和刘光义发来的捷报交到了赵光义的手上。
赵光义把两份捷报看完之后,脸上随即露出了笑容。
“官家,按照王全斌和刘光义所上之奏折来看,拿下蜀国只是时间的问题……”
“臣恳请陛下,不要撤军。”
赵匡胤点了点头,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半点的开心。
“武平和南平两地遭逢水患,赈灾需要钱粮,抵抗汉国和辽国也需要钱粮……”
“打蜀国需要钱粮,支援吴越国亦需要钱粮,如果不撤军,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赵匡胤提出的这些问题,赵光义似乎早就已经有所准备。
“回陛下,出兵支援吴越国何须我们出钱?而攻打蜀国的粮草,让部队就地筹措即可……”
“要支出的就是和汉国和辽国的战事,至于武平和南平的赈灾,就让李煜出钱。”
赵光义前面说的倒都是挺合理的,但最后这一条却让赵匡胤连连摇头。
“你觉得李煜会出钱帮我们赈灾吗?而且我们才刚送去十万石粮食……”
“说到这我真的很后悔,当初就不该给李煜送这些粮食。”
一提起这件事,赵匡胤就觉得自己当初为了笼络李煜,让他不要出兵援蜀,给他送粮食实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李煜是肯定
第39章 都在抢时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