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章 诗会风波(八)[1/2页]

大周创业史,女皇竟如此厉害 躺着看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后院中的一处房舍中,正坐在铜镜前的沈兮儿停下了画眉的笔。
      刚才她的婢女咏儿听到争吵声后便前去打探消息了,她也难得清静,走出房门透透气。
      沈兮儿抬头看了看正圆的月亮,真漂亮,清冷的眼眸顿时有了几分笑意,于是干脆搬了把椅子出来,坐在院中欣赏起来......
      过了小一会儿,得了“消息”的侍女们纷纷跑了回来,咏儿也在其中,只不过她手中多了两张抄了诗词的纸笺。
      “小姐,小姐....前面又出了两首好的诗词。”咏儿摇了摇还在赏景的沈兮儿。
      “哦?是李益公子还是赵弘文公子所作?”
      “都不是的,小姐...是个叫周同的书生作的,这两首都是他作的。欧阳老先生都说两首都是极好的作品,夸他是个奇才呢。”
      咏儿晃了晃手中的纸笺,有些得意于自己打探到的消息。
      两首?同一人所作?
      还没等沈兮儿发问,已经听见咏儿自顾自接着说道。
      “小姐,我念给你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随着咏儿的吟诵,沈兮儿原本半躺着的身体也逐渐坐了起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终。
      身处异乡的沈兮儿听后,更能深切感受这词的内涵的情感,又抬眼看了看上空的圆月,眼中渐有泪水落下。
      周同,不认识呢,但词却是绝好的。
      另外一边,听见了院中动静的木小果主仆二人凑了过来,更多的婢女见此也到了院中。
      此时咏儿正好念完水调歌头,准备念第二首月下独酌。
      “兮儿姐姐,怎么了?”木小果出声询问。
      还未等沈兮儿答话,咏儿已经抢着说道:“小果姐姐,是前面又出了两首佳作,我正念给小姐听呢。”
      说完咏儿又把手中的纸笺递给木小果,“姐姐,你也看看吧,写的真好呢。”
      此时围在四周的婢女有刚从前面打探了消息回来的,她们本身文学素养不高,对于那些诗词的好坏并不多在意,反而对于那些关于诗词作者周同的“八卦”兴趣满满。
      这会儿大家聚在一起,便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的说着。
      “听说是那个被人退婚的周家少爷写的诗呢?”
      “哪儿有?听人说是他在外买的诗,他本人是没什么诗才的。”
      “是啊,是啊...周同今夜甚至都没有来参加诗会,是那两个女子诗社代为递交的诗词。”
      “这....未免也太离奇了吧?”
      “如今前面的才子们正为着这事儿吵得热闹呢。”
      “恩,确实如此。但台上的名宿大家都说这两首诗词是极好的,无论如何,今夜的诗魁恐怕...恐怕...”
      说到这儿,婢女有些小心翼翼的看了还在观阅纸笺的木小果一眼...
      这边已经看完诗词的木小果神色有些呆滞,带着愁容,手指反复摩挲着纸笺上周同的名字,不禁为李益担忧起来....
      真是绝妙的诗词啊......
      ......
      “章大人,柳大人。小生...小生认为周同今夜并未到场,这两首诗词未免...未免有点蹊跷?”
      李益原本以为今晚的诗魁已经十拿九稳,之前一直喝酒游戏好不快活。
      赵弘文算什么,他的诗比自己还是要差一些的。
      但突然来了两首诗词,还都是绝佳的作品,更关键的是两首诗词的作者还是同一人,这让人如何能够相信。
      周同,没听说过这个人。
      但随着周围的评价越来越多的传过来,李益也就了解了一些。
      无论如何,似乎这个周同都不像是能写出这样佳作的人。
      李益眼见唾手可得的诗魁就要易主,一时心急再加上心中渐起的疑心,气血上头便有了此番问话。
      当然场间的才子们大多都是有类似的疑问的,一个被退婚的人,一个不学无术的商人之子,一个之前于诗坛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突然写出这样的作品呢?
      但众人还是不敢先出声质疑的,毕竟这并非君子所为。
      此时有了李益开口问话,众人这才有了几分勇气,纷纷出口附和着。
      “对呀,说不定这诗词是买的呢?他家可不缺钱。”
      “就是,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人坏了规矩。”
      类似的质疑声一时间此起彼伏.......
      “放肆!”欧阳博看了看旁边脸色逐渐深沉的章润先一眼,怒声喝道:“都给我闭嘴!”
      “李益,这么多年的圣人之言和文章都白读了吗?”
      台下的李益被一声呵斥吓得一激灵,赶紧拱手回道:“欧阳...欧阳先生,弟子不敢忘。”
      欧阳博朝着李益望去,接着说道:“你有何证据证明这诗词不是周同写的,就凭他今夜不在现场?”
      李益支支吾吾的干涩答道:“弟子...没有证据。”
      “哼!”欧阳博面色肃穆,用力甩了甩衣袖,说道:“且不论其他,静坐长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你如今的做法可是君子所为?”
      下面的李益听后身子是越躬越低,颤颤巍巍拜着,不敢答话。
      “人道是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周同既然能写出这样的两首绝佳的作品,那必定是有才的。不论他的过往如何,既然有才,那往后也是能写出同样的佳作,这是瞒不了的。且说李益,你认为这两首诗词与你相比,如何?”
      这话说的便是有了几分偏袒的意味了,李益的才能欧阳博是欣赏的,也曾经指教过李益一段时日,算是他的半个弟子。
      如今说了此话,表面上是教训李益失了君子之风,实则是提醒。
      周同有没有才暂且不论,俗话说怀才如怀孕,有才的人是藏不住的,没才的人自然是是装不了多久的。
      他周同今日能买两首绝佳的诗词得了诗魁,往后参加诗会还能再买到同样质量的诗词吗?
      若是一般的诗词那当然想买多少就有多少,但似明月几时有和月下独酌这样水平的诗词还能一直买吗?
      可遇而不可求罢。
      今日的李益敢站出来质疑周同,已经失了身份,就算最终查到周同的诗词是买的,抄的,那有如何?
      李益免不得会被人诟病,往后再想挽回就难上加难了。
      两败俱伤的局面。
      欧阳博的话一出,聪明的李益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赶忙拱手说道:“弟子知错了。诚然,弟子与周同的诗作比起来,远不如也。弟子亦是佩服周同此等斐然的文采,以及壮丽的想象。”
      说完,李益举起案桌上的酒杯,向着诸多才子举杯说道:“今日既是中秋诗会,当以赏月鉴诗为要。现在诗会出了两首绝佳的诗词,当是我辈之幸事。先前诸位探讨的热烈,我并未多参与,在此让我们再一起好好品鉴品鉴真两首绝佳的诗词,如何?”
      李益此话说的大方豪迈,又似恢复了先前的自信与风采。
      一旁的赵弘文见此,呷了一口手中的酒杯,摇了摇头,轻笑出声。
      好一个君子之风啊。
      \"好!\"
      沉默了片刻的诗会又爆发出热闹的景象,回到了诗会原本该有的模样。

第19章 诗会风波(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