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6章 邹晓渔,这个给你做[1/2页]

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分在五班的兔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邹晓渔出去谈话。
      秦耕不包办了,他分一些事给其他人做,这样既可以锻炼别人,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主要目的还是锻炼邹晓渔。
      邹晓渔将来是要担大梁的,秦耕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勐养医院,他将来在北上广,或者昆明待的日子会比较多。
      这不是他热不热爱家乡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一定的经济地位,一定会在相适应的地方待着。
      邹晓渔的谈话并不顺利,家属说,这样危险,谁还做穿刺啊?
      邹晓渔换了一个方式谈话,说,不做,那就没有活的机会,要活,就必须做穿刺,这样可以增加存活的机会。
      但是,穿刺本身就是危险的。
      又绕回来了。
      秦耕摇了摇头,说:“还是我来吧。”
      于是他开始谈话,说:“病人现在已经进入临终期,必须马上做穿刺手术,能不能救活还要看造化。按规定,任何手术都要签字,你们赶紧签字吧。”
      病人家属哪里还有犹豫,赶紧签字。
      其实,秦耕和邹晓渔讲的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他不强调手术的风险。
      其实,事实上,手术本身的风险只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中根本就没有多大的风险,此刻,秦耕即使把整个操作都给邹晓渔做,他很可能也不会把病人搞死,因为,用穿刺中穿刺,只要不是往脑干上扎,病人不会死。
      家属签字了。
      签字了才开始动病人。
      这是规矩。
      人家的病人不能乱动。动了,有问题了就讲不清了。
      当然,此刻的医疗环境还是很好的,基本上没有听到很恶劣的医闹。这与大环境有关。
      后世2000年前后,那时候的医疗环境可以说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至暗时期,动不动就是医闹,社会上还有职业医闹。
      这个至暗时期从2000年前开始,一直到2010年之后,前后差不多快20年,医疗卫生系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刚好,秦耕最黄金的20年就在这个时期度过。
      他急诊中心是医疗纠纷的重灾区,和骨科并称为难兄难弟,秦耕亲自参与的处理不下50次!
      所以,他现在都记忆犹新,不得不谨慎。
      王国平生怕备皮的活被杜小平抢了,他一直就虎视眈眈,秦耕一声“开始”,他动作飞快地开始了。
      根据邹晓渔备皮的经验,还是用国产的“飞鹿牌”的刮胡刀最好,其次就是国产的飞鹰牌刮胡刀和犀牛牌刮胡刀。而勐养供销社最常见的品牌还是工农牌刮胡刀,不能说不好,但有对比就有伤害,和飞鹿牌比,就差了很多。
      不过,最好的还是进口的飞利浦刀片,还有就是日立刀片,那是相当的锋利。
      飞利浦的剃须刀片是进口的,很难搞到,邹晓渔上一次病人捐献的,那个病人身份比较高,随身带有十几片剃须刀片。
      今天,王国平手里用的就是这种进口刀片。
      他舍不得丢,已经是用了5个人了。
      秦耕早就说了,这种物品不能重复使用,但王国平和邹晓渔一致反对,这么好的刀片,用一次就丢掉,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秦耕跟他们讲不清,什么传染疾病,不卫生,他们根本就不听。
      70年代还没有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唯一的可能就是乳胶手套,其他的都是重复使用的,就连注射器针头都是重复使用的。
      秦耕也不

第246章 邹晓渔,这个给你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