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当今天下,占据中原的曹孟德和雄占北方的袁本初势必会有一战,徐州为四战之地,攘外必先安内!”
“兄长身为汉室宗亲,却亲近曹孟德,在琅琊拥兵三千,琦不得不有所顾忌。”
待刘琦话音落下,刘熙反驳道:“曹丞相乃大汉忠臣,扶天子于危难之间,吾自当尊天子之命!”
“那兄长之意是不愿意助吾了?”刘琦声音渐冷。
刘熙不甘示弱,反问道:“吾只奉天子号令,为何要助你?”
哪知刘琦并不生气,反而向诸葛瑾询问道:“子瑜,依你之见,其拥兵三千该如何处置?”
刘熙勃然大怒道:“刘琦,你欺人太甚!”
若是刘琦亲自劝说他,刘熙虽不归附,却不会如此生气。
偏偏刘琦让一个他刘熙看不上的人来指手画脚,一向养尊处优的刘熙岂能善罢甘休?
诸葛瑾是个聪明人,闷声说道:“在下愚钝,不敢妄言!”
“子瑜,但说无妨。”刘琦看了一眼刘熙,冷声道:“若是有人小觑于你,那便是小觑于吾,若是有人对你不利,那便是对吾不利!”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诸葛瑾见刘琦目光盯着自己不放,硬着头皮说道:“私以为州牧言之有理,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琅琊王非尊天子号令,而是被曹丞相利用。”
“徐州切不可内乱,当稳固内政,操练将士,以图自保。”
“子瑜不才,愿为州牧执鞭坠镫,效犬马之劳!”
随着诸葛瑾话音落下,刘熙的脸色越来越黑,恨不得将诸葛瑾大卸八块。
诸葛瑾知道,自己不投效刘琦恐怕自身难保,当即拜倒在刘琦面前。
自己这一番话正是刘琦想要听到的,一切皆在这位年轻州牧的算计之中,刘熙危险了。
“子瑜果然是聪慧之人!”刘琦扶起诸葛瑾夸了一句,不紧不慢地对着刘熙说道:“看在你我同为汉室宗亲的份上,吾给你一次机会,交出兵权搬到广陵,此举可保你一世富贵。”
刘熙大惊失色:“汝敢害吾?”
“看来,你是打算负隅顽抗到底了?”
“我……我交出兵权,离开琅琊!”
刘熙自知不是刘琦对手,出乎众人预料,立刻就怂了。
刘琦端起刚才给刘熙斟满的酒,轻声说道:“兄长身为汉室宗亲,却不明事理,这杯酒该罚。”
刘琦说罢,张绣从一侧挺着长枪走出,吓得刘熙面如土色,颤颤巍巍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接着,刘琦让张绣带着麾下骑兵前往莒县接管刘熙豢养的三千私兵,并作一部。
而刘熙并没有前往徐州广陵,他连夜逃亡许都,投靠了曹操。
曹操自然不会为了刘熙出头,得到消息之后,对刘琦更为忌惮。
许都,丞相府。
“主公,刘子麟这一招鸿门宴摆的好,如此一来,徐州六郡就真的落到了他的手中。”
郭嘉不得不承认,刘熙和刘琦之间的差距如同天堑一般。
曹操皱起眉头,无奈地说道:“刘熙此人真是一个酒囊饭袋,吾本想让他暗中潜在徐州,以待时变,不曾想反倒是让刘琦得了三千兵马。”
荀攸谏言道:“主公,刘琦羽翼已丰,吾等不可在其身上耗费过多心力,否则此人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曹操点头,沉吟道:“袁绍号召天下诸侯攻打许都,如今益州刘季玉、荆州刘景升尽皆响应,对吾极为不利。”
郭嘉摇了摇头,安抚道:“刘季玉偏安西蜀有心无力,刘景升虚张声势无进取之心,不必放在心上。”
“放眼天下,吾唯在刘子麟手中吃过亏,扰得吾心绪不宁。”
曹操坐到席上,双手锤着额头,额内隐隐有刺痛袭来。
“主公,或有一计可让刘琦首尾难顾。”郭嘉见曹操如此痛苦,冥思苦想,献上一条计策:“从徐州传来诸多消息,刘琦在江都设立港口,建造船坞,所图无非江东之地。”
“江东孙伯符武略过人,心中必会不满,只要从中斡旋,不难取事。”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待主公战胜袁绍,挥师南下,天下可定!”
郭嘉的话让曹操眼前一亮,不过很快就遭到荀攸的阻拦。
“奉孝之言不妥。”荀攸朝着郭嘉拱了拱手,正色道:“眼下,袁绍虎视眈眈,不知何时便会攻打许都。”
“刘子麟为盟,倘若他败给了孙伯符,无异于自断臂膀。”
“孙伯符迟迟不攻打徐州,恐怕也有所忌惮,若是刘子麟击败孙伯符,后果不堪设想!”
荀攸所言之意不无道理,曹操神色顿时黯然。
一旦刘琦击败孙策,那么刘琦将占据徐扬两州,势必会攻打豫州。
届时,刘琦相当于拥有袁术全盛之时的地盘,再也无法阻挡。
刘琦可不是袁术,只是在徐州三郡,他就让曹操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真拿了徐、扬、豫三州,难以想象会成为多么可怕的存在!
别看刘琦一口一句信义,曹操觉得以刘琦的性格,击败孙策之后绝不会再顾忌盟约。
到时候,曹操夹在袁绍、刘琦、刘表中间,举步维艰。
长江是一道天堑,刘琦和孙策谁先跨过长江,谁便处于劣势。
真让孙策攻打刘琦,说不定……
曹操不敢再想下去,还是维持眼下局势为好。
袁绍袁本初,这位儿时的旧友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曹操还是有些高估刘琦目前的实力,若是孙策攻打徐州,刘琦万难取胜。
孙策麾下江东士卒悍不畏死,很多都是身经百战,尤其是在水面上。
虽然刘琦有风梭这等战船,可水军尚未成型,兵力太少。
这也是刘琦不敢觊觎江东六郡的原因。
不过,曹操戎马半生,胜多败少,却几乎没有水战经验,所以才会认为刘琦能够击败孙策。
建安四年,十月初。
孙策在击败江夏黄祖之后,在庐江站稳脚跟,励精图治。
或许是天时不站在孙策这边,这一年的秋季江东大旱,蝗灾泛滥。
许多百姓颗粒无收,求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于吉的神仙在吴地现身传教,布施米粮,符水治病,卷起一阵玄风。
第58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