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苏衍的带领下,村民们也正式开始这样的合作模式。
      这是苏衍一种新的尝试。
      之前虽然帮村民们改进不少工具,但村里依旧存在生产力不平衡的状况。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件事情,帮助村里人全都快速快速致富,也为了以后店铺开出来后,更加方便制作货物售卖。
      而囡囡此时已经在村长的安排下,教村里孩子背诵《弟子规》等。
      孩子摇头晃脑下,朗朗上口。
      ......
      村外,来了一群之乎者也的读书人。
      为首者正是大唐大儒,孔颖达。
      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子第三十一世孙。
      现在是国子博士,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之外,并且参与祭典等。
      “你们在国子监内学习诗书礼仪,现在老夫带着你们出来见见,这学问都是在脚底下的。”
      “明日就是八月十五,今日出来游历,希望尔等能在明日诗会上,多有一番自己的感悟。”
      孔颖达凯凯而谈。
      作为孔家后人,孔颖达在唐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孔家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今日,孔颖达带着一群学生,就是要出来看看,就好像当初孔子带着学生出来游学一般。
      “这天下的学问,可不是天天呆在屋内就可以知道的。”
      众人深以为然,纷纷作揖道:
      “老师教训的是!”
      “学生自当领会!”
      “夫子之说,学生自当多多温故。”
      就在孔颖达心满意足,颇有古人风范时,一阵阵郎朗读书声,传入耳中。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
      初闻,孔颖达心中一惊。
      这是什么内容?三字一言,三字成句,郎朗上口。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这些话看似简单,实则是暗含无上至理。
      随即循声望去,只见一群稚童摇头晃脑的坐在一片空地上读着。
      为首教导的是一名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十分可爱灵动。
      仔细看,除了稚童,还有一名满口黑牙漏风的老者,也在跟着女孩一起读。
      孔颖达停下脚步,细细听着。
      “夫子,怎么了?”一名国子监学生当即问道。
      孔颖达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让国子监的学生们也一起听着。
      很快,不仅是孔颖达觉得这些语句很有意思,就连那些国子监学生,听着也是颇感其中韵味。
      初听可能不觉有啥,但是细细品味之下,这字字句句都是真言。
      虽然有些简单,可意犹未尽,从他们学习至今,整个大唐都未曾有如此蒙学。
      感觉他们当初的那些所谓蒙学,都不及其一半有用。
      “老夫学究半辈子,可是头一次听此内容,当真是惊喜。”
      “就是不知此文是何人所做,老夫定要拜会拜会。”
      说完,就带着一群学生兴冲冲走过去。
      一旦涉及自己的范畴,就会立刻兴奋起来。
      然

第33章 孔博士很厉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