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在一旁不屑道:
“你以为我家老师,会在乎提前告知答案?”
“这些孩童,是老夫找来的,你的意思是老夫提前知道答案?”
“卢家家主,你可要注意你说的话。”
“作为大唐谏议大夫,我认为有人在污蔑我。”
魏征说的义正严词,根本无人敢质疑。
这可是大唐谏议大夫。
陪在当今天子身边的人,一直监督天子行为并进行及时劝谏。
也是对大唐律法最为熟悉的一位。
如果是其他人,或许还有可能做一些取巧之事,但就是这个魏征最不可能干这种事。
苏衍示意,让魏征带走这几名小乞丐,淡淡道:
“这第一题、第二题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也是老夫和女儿经常玩的一种游戏,我们叫做脑筋急转弯。”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议论。
“脑筋急转弯?脑筋也能急转弯?”
“妙啊,当真是妙啊,居然还能这么玩?”
“这是不是说,咱们不能拘泥于题目本身,而是要多想想,多思考?”
......
苏衍继续说道:
“老夫,这里还有很多。比如吃饭的时候最扫兴的是什么?”
“又比如郎中给了你三颗药丸,每半小时吃一颗,吃完需要多长时间?”
“这些都是脑筋急转弯。”
“只是你们却过于拘泥于形式,根本没有把自己从学到的知识中解放出来,这才会认为答案污秽不堪。”
“当真是愚蠢至极!”
台下又有人问道:
“那老先生,这个第三题的关键是哪里?”
“难道您不是在羞辱我们千百年来学习的儒学嘛?”
苏衍听到这话,觉得好笑:
“羞辱?”
“错了就要认,这又是谈何羞辱一说?”
“难道前人出的错,我们就要一直错下去?”
“如果明知道错误,而不去修改修正,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孔颖达作为孔家后人,虽然也有心将这个错误纠正,但凭借一己之力,一个个教导过来,何其难。
随即神情凝重问道:
“那请问老师,这第三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苏衍淡淡看向孔颖达和虞世南,问道:
“其实,你们早就知道问题关键了吧?只是苦于无法立马解决。”
二人微微点头,说道:
“老师,我二人的确想到了关键。”
“那就是断句。”
“可这断句却始终不得章法。”
说完两人便略微叹息起来。
这千百年来的断句,都是凭借口述和猜测,要说有什么真正的章法,基本上是没有的。
而且,大唐疆域辽阔,各地方言千变万化,同一句话就可能有不同意思的表达,要想彻底解决断句这个问题,何其难?
就像苏衍前世学习古诗文,很多不同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卢定安在一旁讥讽道:
“老先生,恕老夫狂妄,这千百年来我们学习的都是如此。”
“如果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先辈们早就应该想到了,怎么还会等到现在?”
作为儒学大家,卢定安自然也想到这第三题关键就是这个断句。
 
第55章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