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求贤若渴[2/2页]

清溪寨的笑声 葛白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被岁月磨平了菱角,没有了创劲和实干精神。\n  改革开放以前,在称为生产大队的时候,大队干部一般都是上级任命的,抑或是某领导认为某人行,某人就是大队干部,从而不用上队搞劳动生产,挣轻闲工分,吃香的喝辣的,做在人面前背着手,指手画脚,鼻孔朝天的人“前”人。常话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说的就是即使当上“萝卜头”小官,就能在人面前背着手,缝人便指手画脚,鼻孔朝天的人“前”人。\n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了起来,清溪寨也与别处一样,选举自己能够放得心,能信任的人。但那个时候,一是发展经济任务重,再是农村要收缴“三提五统”,收农业税,而且要家家户户去上门收缴。试想,清溪寨本就穷得掉渣,肚子都吃不饱,那有钱交税费呢?每户大几百元,谁能一次性交齐?因此,农村就有了这样几句顺口溜,说明了村干部收缴税费的难度:\n  腿子走细了,\n  门坎跨骚了,\n  狗子搞熟了,\n  人搞生分了。\n  一年至头,就在收费里“滚”。涎水都说干了,年年还没有完成上级下达的收缴任务。任务不完成,一年几百元的工资就要扣,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没有人愿意干。\n  到了先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后来又免了各种税费的时候,种地有了粮食补贴、山林有了林业补贴后,村干部省力了,可是沿海等发达地方也可以打工挣钱了,谁愿意在家一年挣个三两千块钱的工资,还得罪人的事呢?答案是,吃饱了撑的。\n  所以,上级只能命令老党员领衔了,做好思想工作后再走组织程序,召开个支部大会,举举手,通过一下。\n  李富贵就是在上级多次做工作,再以命令的形式,所以他就半推半就的当了这么多年的村干部,他也无所谓有没有成绩。本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可清溪寨这个穷地方,而且土家族人的很多落后思想根深地固,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对任何科学知识和技术有怀疑性,抵触性的思维。\n  最让李富贵头疼的,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做的事最多的就是调解山林和土地纠纷。为什么呢?因为地势偏僻的清溪寨,老思想非常严重,认为农民必须要有土地,而土地不仅是命根子,还惟愿能越多越好。解放前,有了土地就不会去讨饭,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解放后,虽然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生活有了改善,但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后的情况一比,生活要好过得多。因此,土地不仅能给人带来好生活,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清溪寨人的依靠和安心。所以,为了让土地越来越多,那些有小私人的人,就会在种地时在别人责任地界段上越过一点。\n  (本章完)

第23章 求贤若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