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歪小咬了一口,有些哽咽:“好吃好吃,就是太甜,大爹岁数大了,不能多吃甜的,否则,该得糖尿病了。你吃你吃!”
“真的?”小六子才不信呢,别人家的喜糖,大爹可是没少造。
“真的!”徐老歪说道。只是他这一张嘴,小六子速度把一整块蛋糕,都塞进了徐老歪的嘴里。
徐老歪噎得哏喽哏喽的,直翻白眼,差点噎死,但徐老歪心里暖洋洋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哭大拿再次登门的时候,是约定接小六子唱戏的一大早。
他上次离开之后就一直有些懊恼,这桩事谈得太草率了些,只是临走时候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搞不好徐老歪转头就忘了也说不定。
所以,这天头午他早早就登门儿了。
小六子正在院子里头玩儿,一个人在房门口砖地上?H嘎拉哈。
哭大拿原本想要直接进院儿,但是心中突地一动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在门外站住了,只把一双眼睛饶有兴味地朝小六子看去。
他突然想要看看这小子是怎么?H的。
“嘎拉哈”源自满族,这个词儿在满语里是膝盖骨的意思。
嘎拉哈是动物的腿膜骨,原本是满族人的传统玩具,因为玩法十分有趣,而且不拘人数,所以广为流传。
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多用猪的嘎拉哈作为玩具。
玩的时候,会配合布缝的小口袋,小口袋六个面,里面装上粮食增加一些重量。
一般四个嘎拉哈配一个布口袋,算作一副。
嘎拉哈六个面,像人的耳朵一样的那面叫“轮儿”,像人的肚脐眼儿的那一面叫“坑儿”,像胖人的肚皮一样隆起的那一面叫“背儿”(肚儿),还有一面什么都不像叫“真儿”。
玩嘎拉哈也不叫“玩”,叫“?H”。
“?_”是这个游戏过程和输赢的结果。
?_嘎拉哈一般规则是用一只手将四个嘎拉哈散乱地抛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向上扔口袋,在口袋落下的时间内将四个嘎拉哈都先翻成真儿,再用手抓起,再用同一只手接住落下的口袋。
如果口袋和嘎拉哈都没有落在炕上,则接着搬下个背儿,依次接下的次序是真儿,背儿,坑儿,轮儿。
最后,把口袋抛起,用手把都翻成轮儿的嘎拉哈抓起来。
如果口袋落下时没有脱手,则第一个回合完成。
倘若在搬的过程中口袋没能接住,则叫“坏了”。
人多的时候就要交接给下一个人玩了。
输赢的判断依据是:在搬四个嘎拉哈的过程中,谁抛口袋的次数最少,抓起来的最多,翻的最快,谁就是赢家。
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则,游戏玩的人多,花样也就多。
现在小六子自己一个人,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只要用手抓嘎拉哈和接口袋,挑战数量就行了。
但是,即使如此,难度并不低,因为从哭大拿的角度
第13章 嘎拉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