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我不到一米九,差不多一米八六左右吧!”齐师兄礼貌的回答道。
“齐师兄,这位蓝鹤师兄在佛法上可是有真修实证的人,关于佛法修行上的问题,你们两个人可以好好的交流一下。”白师兄对齐师兄说道。
“蓝鹤师兄,我对佛法了解得不多,有不懂的问题,还希望你多多指教。”齐师兄非常谦虚的说道。
“齐师兄,其实我对佛法也算是一知半解,不过关于佛法的问题,我们可以共同交流一起进步。”蓝鹤同样很低调的说道。
滕章这个时候却向蓝鹤发问道:“蓝哥,我倒是有一个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希望你给我解答一下。”
“什么问题呀?你可以说出来,我可以试着给你解答一下。”蓝鹤仍然谨慎的说道。
“蓝哥,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诵读《药师经》,可是我感觉《药师经》用很重要的篇幅都在论述所求皆遂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有点不好理解,你是否可以为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呢?”
“哦!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不光《药师经》里有这种所求皆遂的内容,其实很多佛经里也都有类似差不多的内容。佛经里的这种所求皆遂的内容,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讲,恐怕都不太容易接受。其实佛经是三根普度的,这一类的内容主要针对于一些有神教情结的佛教徒。
正是因为很多大乘经典里,有了所求皆遂这些方面的内容,才让佛教可以度化不同根器的信众。只是在这种方便法的引导下开始走入佛门的信众,最终都必须向究竟解脱的法义迈进。
既然你今天提到《药师经》,那么我就以《药师经》为例,谈谈我对佛经里所求皆遂等内容的看法,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你可以参考一下。”蓝鹤说道。
“好了,蓝哥。你就不要再客气了,快点讲吧!”滕章着急的说道。
“好的,那我就以《药师经》中那句‘随所乐求,一切皆随。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这句话是世尊的方便善巧之语,如果按照药师法门的仪轨进行修学,必能获得所求皆遂的果报。而这段经文中的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四种福报,正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普遍存在的的愿望。很多人以为,佛教只是讲来世不求今生的。所以就人文学佛是求来世的,求生净土的,是消极的。
而这段经文中的四种福报,都是具有积极的人生意义的,长寿,富饶,官位,男女都是现实人生中的幸福极点。所以,慈悯的佛陀为我们开示了东方琉璃光净土的药师法门。让众生明白,学佛不但是求来世乐,也求现法乐也就是今生的快乐,当然学佛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通过闻思修证四慧,获得内心的究竟解脱。
求长寿得长寿。但是如果我们求长寿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享乐,为了自己的私欲,那么长寿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种长寿,从根本上来讲有可能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有害的。反过来讲,如果自己求长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这种长寿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否则片面的追求长寿又有何益。
求富饶得富饶。是指如果求富饶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和无尽的挥霍。那么这种富饶对整个人类社会是有害的,同样反过来讲如果求富饶的目的是为了利乐有情,为了济贫拔苦,那么这种富饶才是为人天赞叹的。否则,富饶除了用来炫耀将毫无用处。
求官位得官位。求官位的目的如果单单是为了光宗耀祖,沉迷于权利的追逐,那么这种求官位的思想就是是狭隘的。如果求官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利益社会人群,利用政治力量去做更多的慈善公益事业,那么这种求官位的人就是真正的大乘菩萨行。
求男女得男女。有了儿女,在享受儿女双全的天伦之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让其成为一个品德贤良和对人类有用的社会公民。从个人来说,教育出了品格贤良的优秀儿女,既可以让自己有老有所依的孝子贤孙,又可以为构建和谐适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社会来层面来讲,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也可以为这个社会,提供合格健全的优良公民。否则的话,因为没有对儿女进行良好的教育,反倒让他们成为了危害社会,欺凌弱小的社会败类。那么求男女得男女就会变成令人悲哀的愿求。
所以说所求皆遂是人人都希望的四种福报:长寿,富饶,官位,男女。也是我们所欲乐的。如果通过修学药师法门获得这了四种福报,也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头脑,因为这四种福报的获得,靠的是药师法门的殊胜力量的加持。
但是获得这些福报,不是让我们就此止步,开始自我享受。反而应该发起勇猛精进的心,更好的去饶益有情。一个人如果不再为自己的生活问题所困扰的时候,自然就应该考虑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去参加各类公益事业。正所谓自利利他,利他无我,在利他的过程中圆满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福德圆满,智慧具足。”
“蓝鹤师兄,你讲得太好了。其实所求皆遂固然是人人都希望的,可是这种所求皆遂如果建立在利他之上的,就是值得称赞的。可是如果这种所求皆遂如果是建立在自私的角度上,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来讲有可能将会是灾难性的。”齐震师兄总结道。
“齐师兄,你总结的太好了。所以佛经里这些内容都是方便之法,但是所有的方便法都是为了最终引导大家去学习究竟法义。这就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善巧之法。
可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大部分佛教徒都沉迷于这种方便法中,不能自拔。大部分人信佛的目的,就是把佛当成了高高在上的神?,向佛请求加持保佑和恩赐。这不是佛教的全部内容,其实世尊是我们广大佛门弟子的老师,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所以世尊需要我们依教奉行,而不是向他祈请恩赐和加持。”蓝鹤说道。
“蓝哥,通过你深入浅出的讲解。我觉得自己好像可以理解佛经里的这些内容了,尽管这是方便法,但是却可以借此方便之法,慢慢进入到了义法的修学。只要不以方便为究竟就可以了。”滕章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嗯!道理是很简单的,需要我们在每一次历缘对境中,去如实观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是佛门心地法门的重要下手之处,绝对不是单纯的枯心静坐。”蓝鹤对滕章的解释深表赞同。
第124章 齐震师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