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下他们的双手……
第二天天亮,风也息了,但水还在,鄢城周围的大水之上,漂满了人头,象葫芦一沉沉浮浮,可怜会水的楚国军民,30多万哪,全死于水中。
且说那黑龙见大收全功,伸嘴从白起怀中衔出和氏璧,转身飞回赵国,把玉塞进还在睡觉的赵姬怀中,又躲到黄河之中去了。黑龙额头上“王”字之上又多了一个竖起来的“一”。
赵姬睡醒起身,没想到玉会从乳沟中滑落,很是奇怪,拿起来对着晨光仔细瞧瞧,好象又多了一个“永”字,赵姬就是西施,很有学问的,知道“永者,水也”,但她不明白,在她怀中的玉,从没到水中呀,就算是“水劫”,总得有水吧,她是想不明白了,一辈也不可能想明白的了!
白起让秦军换回军装,顺水而进,又攻下了楚国的西陵,接着攻打楚国王城郢都,楚王不战而逃,留守的楚军听到“人屠”到了,跑的跑,逃的逃,秦军很快就攻下了楚国王城。
白起再奋神功,一鼓荡平楚国30多城,火焚夷陵,再平竟陵,楚王跑到哪里,秦军追到哪里,打得楚王逃到外国,楚国的王气从此断了。
白起挥师西进时,突发奇想,我用水攻城,2000年后的人,会不会骂我呀。白起闭眼,念念有词,一个穿越,来到了公元2010年,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安镇。参观白渠博物馆。只见博物馆中这样写着:白起以10之寡,横扫楚国百万之众,荡平楚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只有对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完胜一国的先河,以少胜多自白起始。同时白起开创了借水攻城的先例,后世之兵家只学会了他以水攻城之皮毛,却永远也学不会白起泽被后人2000多年的功劳。
四川都江堰几乎是无人不知。鲜为人知的是,在湖北襄樊市境内,也有一个水利工程——三道河长渠,建成时间为公元前279年,比都江堰还早23年。这就是白起开挖而成的白渠,当年战后,周围农民用此渠灌田,“战渠”由此变为灌渠。
现在当地的行政区叫武安?,战渠叫“白起渠”,当年的大坝叫“安乐堰”。白起一战泽被苍生2000多年,试问史上还有哪个利用水战而能造福子孙万代的第二人?
唐、宋、元时期,长渠又经数次整治,明代中期以后渐废。1939年,经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倡议,1942年、1947年两度兴工修渠,终因时局动乱半途而废。
新中国成立后,古长渠迎来了春天。1952年1月,宜城、南漳投入4万劳力,动工修复,到1953年5月1日完工。竣工庆典时,渠旁人山人海,渠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呼声。
“武安南伐勒齐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在宜城。”唐代胡曾的这首《咏长渠》,在宜城市童叟皆知,讲的就是长渠历经沧桑岁月,默默养育着一方百姓。
宜城境内的长渠灌溉面积为30.3万亩,占全市农田面积的一半。因为长渠的作用,宜城自古被称为“天下膏腴”之地,解放初就出现了全国有名的“吨粮田”。
白起心中高兴,我在此地杀了30多万人,这些楚国的后人不但不骂我,反而歌颂我,还以我的爵位作行政区的名字,真是比我还白痴啊。大笑几声,一个穿越,又回到了战国。
白起收兵向西,直下贵州,荡平了黔南之蛮。正在行军途中,白起收到昭王急令,火速回军,国中有变。
回国后,秦王与白起密谈,说全国80万众的军队实际控制权都在丞相穰侯手里,穰侯权大势大,为防穰侯兵变,才召回白起回国坐镇。
秦昭王将楚国郢都周围大部设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现发现10多个网站,不经授权,私自转载。请扶持我的读者到我签约的逐浪点击:www.com\/155932\/index.html想交流的读者可以加142322022桃李春风群
第48章 白渠泽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