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郡,颍阴和颖阳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小村庄。村庄不大,但是村庄里的每个庄园却大得出奇。
远远看去,按照庄园细分,这个村里只住了二十来户人。
二十来户的村庄,人数却有整整三千余,把耿翼震得不轻。
这就是颍川郡盛极一时的大族荀村。除了村口的牌匾是荀村,耿翼反倒这里称作荀氏山庄更贴切。
更让耿翼意外的是,这二十来户的村庄里,居然有一队两百来人各家聚集起来负责治安的乡勇。
这些乡勇并没有颍川郡郡兵或者县兵的军籍,全是以村内荀氏士族的仆人自居。
昨日荀蒯被耿翼救下来之后,便邀请耿翼前往荀村做客。虽然着急返回雒阳,但是耿翼记得很久之前吕奂曾给自己的建议,便答应了下来。
虽然因为脾性,荀蒯在荀氏的地位并不高,但是荀蒯毕竟是荀氏嫡系血脉,再加上耿翼太尉之子和两位大儒学生的身份,自然得到了荀氏的热情招待。
耿翼硬是被荀氏老祖给留了一日,晌午一顿好就好肉招待之后,才觉表达了谢意,没有落下人情。
当天夜晚,耿翼也被荀氏一众青少给留了下来,饮酒指点朝堂江山。
天下士人皆如此,好似觉得这个天下本就是他们士人的一般。
荀蒯确实如同传言那般放荡不羁,伤势刚刚有所好转,豪饮的众人之中,就少不了他的身影。
“来来来,各位兄长,各位族弟。”荀蒯高举酒盏,朗声爽道:“幸得翼弟相救,蒯还有机会和各位畅饮,我等敬翼弟一盏如何?”
“哈哈...那是自然!”荀蒯胞兄荀慎站了起来,豪爽大笑道:“翼弟乃太尉之子,还不及冠就在徐州闯下诺大的名头,我等如今还未能建功立业,真是忝为兄长。”
“翼弟乃我辈楷模,这杯酒,该敬!”说罢,荀慎把满盏一口闷了。
耿翼见状,只得谦虚推诿道:“翼不过些许虚名,得诸位兄长认可,翼有幸也。”
除了类似荀蒯两兄弟这样热情之人,在场的还有诸多沉稳、勇武之人。
其中一个看上去和荀蒯关心很好,同样不受太多人待见的还有一人,叫荀穆,荀氏当代嫡长孙,荀蒯堂兄。
荀穆,字子恭,年过三十,也是当代子弟中年级最大的。
虽然是嫡长孙,但是荀穆在荀氏的人气还没有荀蒯高。因为荀蒯几乎抛弃了儒学,一心只专研法家学术。
儒法两学,虽然谈不上宿敌,但是两大学术在大?D刚建立的时候可是斗得你死我活。
如今儒家占了上风,作为儒家代表家族荀氏,居然出了一个专研法家的子弟,让荀氏长辈在士人之中有何脸面?
荀慎是独子,其父荀钊和荀蒯两兄弟的父亲荀巳是胞兄。
荀慎专研法家,那就是默认放弃了下一代荀家家主的位置。按照如今荀慎的表现,只要不出格,基本就是内定。
荀蒯又没有挣族长之意,因此荀蒯、荀慎和荀穆三堂兄弟的关系很好。
荀氏青少,当着耿翼的面也没有太见外,三五成群的各自讨论。
耿翼初来乍到,自然没有熟悉的好友。应付了不少热情的荀氏子弟之后,荀穆这个全场最沉默的人找上了耿翼。
“听子顺说,
第五十九章:颍川荀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