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刘卫涛出于家庭和睦,也无可奈何地同意了。于是,再完结了那起撞人事故后,白相宜和刘博就从刘家搬了出来,暂时搬到了离刘博教学的那个学校的旁边一间当街偏僻的铺面上。
虽然是一间房,但是,黑冷镇的铺面都是具备前店后厂功能的,从街面上看,门面的确不大,但是,进深很深的,足以可以界开形成三段,最里面是住房,可以生活;中间是操作间,可以进行玉器加工;临街的铺面充当商铺来售卖制作好的玉器。
这里偏离了黑冷镇繁华的十字街商业地带,但是,僻静些也是可以的!反正白相宜也没有指望着在这里长期居住,更没有指望在这里卖玉器发财!主要目的就是想着方便刘博上班,同时也能从事玉器加工。
不过,这里还不得不提及一下他俩的孩子白佩环。孩子两三岁了,不大不小,必须有人照看,原本,白相宜是想着要把她送到河庄父母身边的,可是,刘博觉得孩子小,生怕离开了自己后又哭又闹很是可怜,死活不愿意。
问题是,孩子带到学校,会影响了她正常教学;留在家里,会影响白相宜的玉器创作。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交给了刘卫涛,带回了刘家。因为刘卫涛已经过来探望自己的外孙子好几次了,几乎每次都提出来这个问题。
毕竟,小?环从小就在刘家长大,姥姥姥爷待她都非常亲近,她也愿意跟着姥爷回刘家。再说了,自从白相宜和刘博离开了刘家后,刘旭妈和刘旭都觉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虽然因为那件获得上海玉雕神工奖金奖的《各领风骚》而一家人闹得很不开心,但是,血浓于水,那种亲情依然是存在的!刘博永远是她的女儿,小?环永远是她的外孙女,白相宜也永远是刘卫涛的女婿兼徒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间离的!
更何况,白相宜人走了,也带走了那件获得金奖的玉雕珍品,可是,他没有做得那样绝情,他听从了哥哥的建议,为刘家物色到了一块上好的孤山玉石料,经过一连数月的构思和修改,最终获取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意境,构思了一个深居陋室,弹琴赋诗,而山间小径上尽是来来往往学富五车的鸿儒世子景象。而且还用这篇诗词中的“惟吾德馨”四个字来命名这件作品。
这个构思获得了刘卫涛的极高赞誉,于是,师徒俩闭门谢客两月之久,终于将这件玉雕精品给完成了。然后,再由刘卫涛和刘旭父子俩来进行细枝末节的修改和打磨。赶在第二年去参加了上海神工奖。果不出所料,这件集合了刘卫涛和白相宜师徒俩智慧和技艺的结晶的精品,再次被神工奖评委会评为了金奖!
正是白相宜的这些举动,让刘旭妈甚为感动,让刘旭甚为惭愧!所以,才有了刘家人照看小?环的举动。
总之,这里面不管是感动之后的羞愧也好,也不管是良心发现后的亲情流露也好,总之,小?环重新回到了刘家,而且一待就是两年整,直到11年冬,古槐街临街商铺建成后开始出售,白相宜买下了盘龙大酒店东侧不远处的那间上下两间的门面房。经过了认真装修布置,这间名叫御工坊的玉器店赶在12年春农历的三月十六日,正式经营。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铺面的首付款已经耗去了白相宜的所有积蓄,铺面装修的比较简单了些。而上面的二楼操作间,几乎是毛坯房,都没有认真装修,白相宜就直接搬了进去。一张简单的单人床,一个简陋的工作台,这便形成了白相宜的操作间。
如此简陋,刘博和女儿小?环当然就没法住进去了!所以,在白相宜离开黑冷镇搬到冶州城的古槐街后,刘博干脆重回了刘家,跟女儿一起住进了自己原来的房间。一家三口不得不过起了分居两地的生活。
好在有一点,古槐街还没有完全完工,街道上也没有多少顾客,白天,白相宜也是仅仅在上午九点以后才会开门营业,到了下午五点钟,就关门歇业,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反正顾客也不多,他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专心致志地创作一些精品,来装点自己的门面!
第509章 :相宜来到古槐街(二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