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而从绢布的编制技艺来看,它制作的年代应该在宋代左右……”
方辰说到这里,正要将画轴打开,可是这时候却听到一个裁判叫道:“方辰,你只看绢布,就能断定它的大概朝代?我怎么没听过这种鉴定能力?你不会是胡诌的吧?”
“绢,是一种薄的丝织物,它既是古人华丽服饰的主要材质,也是古时书画作品的重要载体,而在绢上作画,便是绢画。
辨别绢画的真伪可以从颜色、粗细、生熟为鉴定年代远近的主要依据。
首先颜色,年代越远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因为保存的如何才是关键。
清代末期的绢画,到现在年代并不远,可是有的已经很黑很破烂。它的绢色虽黑,其黑色却显着浮,并没有深入到绢素的肌里,不难识别。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几乎是深麦黄色。宋代赵佶的《听琴图》,如新绢,只是绢表面上的浮光失掉了。可见,绢的年代远近,并不决定于绢色深浅,而是决定于绢丝收藏的如何,绢色是否深入绢素的肌理和绢丝的韧性。年代越远的绢,就越没有韧性,轻轻一折就断了。
年代远的绢画,全靠糨糊维持着。如没有糨糊维持着,其绢丝已朽败至毫无韧性和筋骨了。
人们通常说年代远的绢画必有一种古香古色沁人眼目的感觉。
年久的绢画,因屡经卷舒,画面上必有一种镜面光,但镜面光,可以人为做出来。
至于什么是绢色深入绢素,什么是绢色浮而未入肌理,什么样是有韧性和有筋骨,并从这里判断出绢的年代远近来,是须从鉴别实践中长期的反复比较才能认识的。
此外,就是绢的生熟,生绢是指未经精练脱胶的平纹织物;熟绢是生绢脱胶之后的称呼。
而绢画生熟在唐玄宗时期是一个分界线,即唐玄宗之前都是生绢画,唐玄宗开始,才有了熟绢画。
而辨识绢的生熟,和宣纸一样,主要看是否洇水,洇水的是生绢,不洇水的是熟绢。
其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手指头或者毛笔等其它工具,蘸少量清水涂在绢上,如果水保持原样没有扩散开去,说明不洇水,是熟绢,如果水很快扩散开去,则是生绢。
当然一些有经验的人从它颜色上细微的差别,也能判断生熟。
另外就是绢的编织的单、双丝和粗细上的区别,从宋朝开始有明显的区别。
宋代绢本书画,绢的织法上,横、竖都是用单丝,而横线比竖线稍宽,在颜色上同深色的藏经纸相仿。
到元代时,绢的经纬似用单丝,但丝线较细,纹理较稀。
到了明代则竖的为单丝,而横的则变为双丝,丝线粗细较均匀,纹理较为密实。
到了清代,则横、竖都变为双丝。
明以前的绢本书画,绢的表面一定没有了光亮,丝上的绒毛也多退掉。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好辨认的绢画,叫做稀绢,即编织格眼非常大,要褙上一层纸才能画。
这种稀绢最大缺点,就是命纸一去,绢就有了格眼,像筛子一样,因而画就没精神了,这种筛了的画,是完全没法补救的。
有这些判断的依据,我们就可以看咱们这幅画绢,明显可以看到横竖线都是单丝,并且横线略粗,这就是宋代绢画的标志。
此外就是生熟判断,我们不能用泅水的方法,以免破坏古物,但是从颜色上来说,通常光的为熟绢,哑的为生绢。
这件绢画,就略带光泽,那就是熟绢,这算是说明它不是更早年代产物的一个旁证。”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元朝汝窑天青色釉长颈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