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八章 青金石手串[1/2页]

重生90年代:我的鉴宝生涯 流浪的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吧,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范静雯表现的很谦逊,随后在众人注视下,开始科普……
      “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的是,珐琅技艺最早诞生于埃及:古埃及人将玻璃工艺与金属工艺合而为一,创造出了珐琅。
      在历经了千百年的演变与传播后,珐琅先是辐射到欧洲地区,继而东传,来到了我们国内。
      我国对于珐琅彩的应用共有两种方式,一种作用在金属胎器上,另一种则是用于瓷胎上。
      这种工艺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在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乾隆时期达到鼎盛。
      而珐琅彩具体的烧制过程第一是要定胎,这胎大都在景德镇烧制出来,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六百多度焙烧而成。
      当然,法琅彩瓷有这样特别的制造过程并不是它的工艺只有宫廷可以做出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它的用料上。
      珐琅彩瓷器上的珐琅是一种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不透明的玻璃质材料。
      原材料为石英、长石、硝石、纯碱以及铅和锡的氧化物等物质。
      其中石英、长石是珐琅彩的主要原料,纯碱、硼砂是熔剂,氧化钛、冰晶石、萤石是珐琅彩的乳浊剂,铅和锡的氧化物是珐琅彩的着色剂。
      这些物质的配比不但复杂,而且其本身就含有硼或砷这类元素,人体接触后会产生不良反应。
      而在高温煅烧珐琅彩时,硼、砷等物质就会生成气体,通过鼻子进入人体,进而损害人体。
      这一点在近代景德镇的一位制瓷大师的自述中就提到过,说他在仿珐琅彩瓷的时候,烧制过程中,当炉温达到几百度之后,出现了气体挥发现象。
      当时他在内的工作人员当时都已经戴上了口罩,但依然出现了不良身体反应,甚至有点的上吐下泻一副病危。
      这就说明了珐琅彩之中是含有有毒物质的。
      在近代有一定的防护措施都发生,在清早期自然更会被察觉。
      不过珐琅彩瓷之所以能被流传使用,在之后的测试下,有了结论。
      据说珐琅彩瓷之中的有毒物质只有在温度变化极其大的时候,才会挥发,通常的话,并不会对人体直接产生危害。
      也就是说,如果是日常使用珐琅彩瓷,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如果是用来作为手把件的话,因为人的活动不固定,很可能会出现在一些温度变化大的地方,而手把件对于爱好者通常都是随身携带,这样的话,就很可能会有机会危害到主人。”
      范静雯不愧是家学渊源,明明都不是专业鉴宝师,却对于珐琅彩瓷的详情了如指掌。
      “哎呀,原来如此,幸好我这人平日里喜欢素静的东西,虽然爱好手把件,但是这件珐琅彩葫芦瓶却没想过上手,想不到躲过一劫呢。”
      韩老爷子听完范静雯的话,一脸庆幸道。
      “这……爷爷,这件

第四百零八章 青金石手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