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美才是永恒后,才作出了这幅举世名作。
“渔”也是道的化身,春秋战国时期民歌《渔夫》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足以为其正名。
在《庄子?杂篇?渔夫》中,也有类似的语句存在。
“樵”所指的是朱买臣,一个出身贫民以卖柴为生,最后凭借渊博学识做了汉武帝的大臣的人。
也有说法是这“樵”说的是伯牙与钟子期。当年身为樵夫的钟子期偶遇伯牙,彼此心意相通互为知音,成就千古佳话。
“耕”的典故是说舜在历山下教民众耕种。
“读”的代表人物则是战国时埋头苦读、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
以及一代圣人孔子。孔子的故事就不必再多说了,现在的三岁小孩都已经熟知了他的典故。孔子向来重视教育,认为耕为本务,读可荣身,耕读传家,修身养德。
这渔樵耕读连在一起,就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和谐。
简简单单的一副图,将道家和儒家两个中华传统思想相互融合补充,出世入世、天道人本。
书生可以是渔夫樵子,樵子渔夫也可以成为读书人,文人可以为国为家为了理想做官,也可以在那山水之间做个自在的渔夫,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一个简简单单的青花瓷画背后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太多的历史。
这幅渔樵耕读图上还有一些青山白鹭点缀。方辰将碗放到桌上慢慢转了一圈,一副微观壮丽的画面赫然呈现在了方辰眼前。
方辰看完这个碗后,整个人都震惊了,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不久前在一个拍卖会上,一个清代青花鱼纹大碗就已经拍出了五十万的天价。
而自己面前这个海碗,无论是青花图还是做工,都明显比那个好太多,更不用说,这渔樵耕读图还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意义。
这个碗的价格,不会低于百万!
一想到自己刚才竟然用了这么一个宝贝吃饭,方辰的手都有些颤抖起来。
这样一个重宝,竟然就这样被风吹日晒的当成一个餐具,已经不知道盛过多少碗面了。方辰想到这里,简直是心痛的要是。
幸好这个海碗的保存依旧完好,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坏,不然的话,他一定会难过死的。
方辰刚想把老板叫出来问问这个碗的来历,就听到了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雷老鬼,今天你再不把钱给我们还清,我就砸了你这家破店!”
听到这个嚣张的声音,方辰皱了皱眉头。聒噪!
刚才看到宝贝的喜悦心情瞬间就消减了一大半。
几个果露着上半身的人提着棍棒走了进来,本就不大的店瞬间变得有些拥挤起来。其中领头的一个人撇了一眼方辰,不屑的说道。“呦,还有客人呢?”
听到声音的老板急匆匆的跑了出来,满脸哀求的对着来势汹汹的几人说着,“几位老板,不是说好的下个星期才到日子吗?你们怎么……”
“别特么废话!哥几个现在缺钱了,赶快给钱!”为首的那个人凶狠的瞪了老板一眼,直接将身边的一把凳子踹到在地。
第四百七十九章 夜市捡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