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吧,谁违法乱纪了,我就问你干不干。”林阳询问。
赵远想了想点头,“干!”
好兄弟邀请他,甭问干什么。
就一个字,干!
“回头把柱子也叫上,咱们找个地儿商量商量,对了我记得你们部门,前段时间还调研过物价是吧,你们收瓜子多少钱一斤啊?”林阳问道。
赵远他们单位管得杂。
虽然物价局管理物价,但他们也要搞调研。
然后拿到指标后,就下乡收购,收购了再统一出口
外贸公司嘛,主要经营对外贸易。
但这年头不管是大生意还是小生意,都得有人管。
大到某些工业商品出口,比如水瓢啊,轮胎皮儿啊什么的。
小到花生瓜子都有出口的。
赵远前段时间,就做过一次农副产品价格调研,其中就包括葵花籽。
“上次我做调研的时候,最便宜的时候有一分的,还有两分的,一分五的也有。”赵远说道。
林阳压低声音,“这瓜子一倒手,一斤就能赚几毛吧?”
“这可不行啊,你这是投……”
赵远话没说完,被林阳捂住了嘴。
“你瞎咧咧什么呢?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尽快凑够资金,凑一条生产线出来。”林阳叹气。
虽然大领导要他等几年,但最终那条生产线,很可能还得他自己想办法。
指标可以给,生产线可以从外边买,但很多买回来的都是二手的,要么就是百年前留下来的老古董。
用是能用,但能造出来什么好东西吗?
要想国货变成硬通货,这生产线,就得自己造。
说实话,他可以造,起码最简单的生产线,他和林国栋脑子里都有图纸。
但造生产线,得有钱,没钱什么都是虚的。
所以今天摆烂了半天后,他想明白了。
他可以表面上摆烂,背地里搞点钱,这样才能在几年后,把他想要的生产线搭建起来。
光指望轧钢厂开子厂,那是不行的。
至于瓜子这主意,完全是来源于他看到的一个新闻,某品牌瓜子,让某人在80年代变成了百万富翁。
如果有这一百万,他至少可以搭建两条生产线。
用最简单的生产线,造出简单却质量优秀的商品。
再变卖这些商品,换来更多资金。
搭建出更强更大更多的生产线,实现真正的国货逆袭。
经过林阳一番解释,赵远算是明白了。
一斤瓜子,按照赵远的价格收上来,最多需要两分。
按照现在电影院的卖法,一斤可以卖两毛五,除去人工费和原料费,一斤纯赚两毛。
十斤就是两块钱。
一百斤就是二十块钱。
全四九城,现在每个电影院,每天晚上都是客人爆满。
按照一个客人二两瓜子,每场电影上百人观看。
就算只有一半人买瓜子,一场电影就要消耗十斤。
这还是保守估计,有很多人一场电影会重复买两到三次。
所以,一个晚上一场电影少说消耗二十斤。
一个电影院每天晚上三场电影,一晚上就能消耗六十斤。
也就是说,他们如果做这一行,找到一家
第370章 还能这么操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