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琪非以为,自己说完,不管对错,郭德刚准会给出一个答案。
对就对,错就错。
演出已经完了,木已成舟。
即使这样做不对,要修改也得下次了。
但郭德刚老不说话,场面略显尴尬。
于乾清清嗓子。
“其实,我们现在说的相声,有些人批评已经不是相声,就是我们现挂或者修改的地方太多了,几乎把所谓的传统挤没了……”
郭德刚点头:“接着讲。”
“有一次和朋友喝酒,一个家伙喝多了,说我是中国相声的半壁江山。我开始以为是恭维,结果,他解释说,是因为我为了相声,把一家老小、甚至年轻漂亮的老婆都交给郭德刚调侃……”
“回到家,我也思索过。如果把我家的这些内容剔除,还能不能惹笑观众?回答是肯定的。”
“这也就说到了传统相声应该说什么的问题。”
“就像这个《托妻献子》,无非就是拿捧哏调侃,讽刺所谓的友情。”
“但是,细细想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谁上台都是一样的内容,还有人看吗?”
“有人看。”
“那些德云社的铁粉说过,郭德刚和于乾上台,说什么他们也看。”
“没有实质内容,只是调侃我一家人也行。”
“但是,我们两个这样可以,年轻演员呢?”
“因此,我觉得,琪非这次表演,我给打80分。”
“如果节奏再好一点,就是一个满分相声。”
于乾说完,看着郭德刚,一点没有因为萧琪非是自己的徒弟,就避嫌不敢说实话。
当然,孩子看着自己的好。
自己的徒弟,怎么看都顺眼,也无可厚非。
郭德刚笑了。
“我就想听听乾哥是什么态度。相声走到今天,不是背几个传统贯口或者讲一个好人好事就行了,他需要更新鲜的创意来取悦观众。”
“主流相声会说,为什么要取悦观众?相声演员难道没有自己的高尚追求吗?”
“我要说,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谁?就是花钱买票的观众。”
“那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不取悦他们,取悦谁?”
萧琪非这才松了口气。
看来,今天师父和郭老师对于自己最后的“篡改”是满意的。
当然,他不敢说这是系统的主意。
虽然有他的即兴发挥,但万变不离其宗,他说出的所有东西,都围绕着系统的启发。
这个系统很有意思。
有时候捧哏说了上句,它立即蹦出一句完整的话,对着念就行了。
有时候只是一个关键词,比如,猴面包树。
如果演员没有灵活的大脑和大量的知识储备,也是很难无缝衔接的。
就像猴面包树,就有人不知道。
这一点不奇怪。
没有人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知识。
在你笑话别人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的时候,其实,那是赶巧了。
正巧你知道,所以你认为很简单。
但对于不知道的来说,那就是世纪难题。
郭德刚之所以能在台上随意砸挂,就跟脑子里的知识储备有
第38章 该不该取悦观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