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扒灰一词的来历有许多种故事传说,有一个是关于王安石的。
有一次王安石走过儿媳的房间,看见儿媳睡在透明纱帐的床上,眼球不由得为之而发光。
王安石毕竟是诗人,于是在充满灰尘的墙上写了一句:“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得差。”
写完后躲在一旁观察儿媳的动静。
儿媳看到公公在外面鬼鬼祟祟的,于是出来看公公在墙上写了什么。
·看到公公留下这样的词句,当即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于是在公公的诗句后续上了一句:“愿借公公弹一曲,犹留风水在吾家。”
王安石看见儿媳的话后,正在暗自高兴,没想到这时儿子出现了,于是赶紧用袖子去擦拭墙上的字迹。
儿子奇怪,问老父在做什么。
王安石说,在扒灰。
“是,我老爸在这方面是有点……不过,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我老爸可是摇钱树。如果进展顺利,可就不是五万块钱的事情,那就是一百万……一百万啊!”
“做梦!”
老婆回过身去,不再理他。
看着老婆头上的白头发,吴硕国忽然理解了父亲。
“如果有钱了,我是不是也……”
……
半月之后,陈辉来到四合院,和吴起延签了入职合同。
又询问了一些传统相声的事情。
就敲定了《战书》,打算以吴起延之长攻德云社之短。
虽然,郭德刚对外宣称,自己也整理了600多段传统相声,但吴起延认为,和他比还是有差距的。
在传统相声方面,他是下过真功夫的。
当然,也是为了能在同行中立足。
送走了陈辉。
吴起延从床底下拉出一个书箱。
由于长年不动,箱子上全是尘土。
还结了蛛网。
他拿来扫把,轻轻扫去上面的尘土。
打开。
看到了里面密密麻麻排着的笔记本。
那是他几十年的心血。
“德刚啊,你不要怪我!我也是……想钱啊!”
和他一辈的老艺术家,都长郭德刚一辈。
当时,对于年轻的郭德刚在京城疯狂成长,同样也是羡慕嫉妒恨。
有几个老艺术家,是真的想致德云社于死地。
看不惯郭德刚的小剧场竟然开始挣钱。
相声,自建国以来登上大雅之堂,演员的身份也由解放前的下九流,上升为人民艺术家。
他们绞尽脑汁,创作出很多新相声,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和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
但郭德刚一站稳脚跟,就开始和主流相声对着干。
公开说,德云社说的才是真正的传统的相声。
这让长期以艺术家自居的吴起延非常生气。
于是,也就参与到骂战中。
时间一长,他们一些所谓的老艺术家,就和德云社划清了界限。
现在想来,又何必呢?
你有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大家各演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这一箱子传统相声资料,就是那时候赌气完成的。
此时,翻看着笔记本,吴起延浮想联翩。
还想到了整理哪一篇时,和哪个寡妇厮混在一起。
……
几天后,吴硕国去广州和陈辉洽谈合作的细节。
……
与此同时,德云社内部也开始准备迎战。
&nb
第50章 小矮马是个什么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