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七章:纸上谈兵[2/2页]

草莽之辈 溟沧一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致谢,然后直起腰,攥紧拳头朗声道:
      “有了大将军的经验,少卿定能出塞千里,逐破匈奴!”
      “小子,别高兴太早,经验是经验,大漠是大漠,可不是说你有了经验就一定能顺利穿行。”
      “昔年博望侯出塞,都曾迷路失期,你小子别把话说的这么满,小心迷路后一头撞上匈奴主力,埋骨异域。”
      发现李陵有些激动得不正常了,用兵以稳,擅长正面毫无花哨地击破敌人的卫青反手就是一盆名为“博望侯”的冷水泼了上去。
      “哗啦。”
      冷水透心凉,李陵心中的膨胀也跟放气的气球一样瘪了下去。
      “噗嗤~”
      心气一下跌至谷底,虽然知道自己刚才是有些膨胀了,但年轻人嘛,“自尊心”发作,宁愿死鸭子嘴硬也不肯承认错误。
      李陵撇了撇嘴,有些忿忿不平地反驳:
      “大将军,博望侯久留匈奴,知善水草处,一向为大军导军,那次失期只是失误……”
      “失误?”
      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看了一眼不服气的李陵,卫青一下就没了教导的心思。
      看在李广的份上,作为不介意指点几句,但你李陵明知自己错了还敢嘴硬……
      “你又不是小伉,是我亲生的儿子,我凭什么惯着你,由着你的性子来啊?”
      当然,心里是这么想,但卫青还是不忍心看八百骑和这傻小子一样共赴黄泉,提醒了最后一遍:
      “莫要大意,在塞外,一次小小的失误就能要了你和你手下的命。”
      “就像博望侯那次失期,若不是你叔父,你祖父临危不乱,一次次打退十倍于自身的敌人,坚持到了博望侯赶来,两军万余汉儿都要葬身塞外。”
      语重心长,可谓是军中老前辈对年轻后辈发自内心的关怀了。
      可惜……
      “大将军,一汉当五胡,祖父广麾下四千骑折合匈奴二万骑,一比二的兵力比,击退匈奴四万骑是很正常的事情。”
      双手激动地挥舞,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汉军主帅,李陵意气风发,指点军略:
      “汇合上博望侯的万骑,我军共一万四千骑,折合七万匈奴骑,对敌四万骑,优势在我!”
      “啪,可惜,祖父失了锐气,看在士卒疲惫就放弃追击,否则祖父早已封侯,如何能落得凄惨下场。”
      使劲拍了下大腿,李陵脸上的失望、遗憾之色不似作假,他真的认为这是一场被错过的大胜。
      “……”
      听完李陵这一通的分析,名将卫青表示自己无话可说。
      “我他*的能说,我看到了赵括再世吗?”
      默默加紧了步伐,和李陵隐隐拉开了一段距离,不想被沙雕传染,让自己也变傻。
      “嘶。”
      一旁没上过战场,一样是纸上谈兵的卫伉嘶了口凉气压压惊,然后伸手扯了扯李陵,小声说道:
      “少卿,一汉当五胡不假,但你这分析也太一厢情愿了吧?”
      “你祖父麾下那四千汉军奋战多日,早已疲惫,如何完成千里追击的指令?”
      “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打散这四万骑,让他们四散奔逃,让左贤王丧失指挥能力。
      那等汉军追击一阵,士气不再巅峰,左贤王一个回马枪杀回来,如何能保证汉军不败?”
      “……”
      听着这有理有据的分析,李陵垂下头,陷入了可耻的沉默。
      虽然同样是纸上谈兵,但人家卫伉的分析光看起来就要比自己靠谱得多啊。
      Σ(????)?
      李陵的沉默让卫伉添了几分信心,自信满满地说道:
      “考虑到这些原因,我认为,李将军和博望侯的罢军决定是正确的,击破匈奴的大胜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是博望侯的问题,如果换成大将军的话……”
      李陵的语气软了下来,却还在进行着最后的挣扎。
      正所谓常公三怪,
      一怪敌军狡猾,二怪友军无能,三怪自己太菜!
      “好了,太子还在门外,别再磨蹭了,快跟我一同前去迎接。”
      卫青却是再也听不下去了,呵斥了李陵一声,扯着两人就往大门处走去。
      ……
      注一,客观分析李广之死,
      于理,是刘彻面授机宜,不让卫青选李广为大军先锋,觉得他运气不好;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卫青只不过是趁势安排了一下失爵的公孙敖当先锋,让他混履历,让小弟复爵而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真要说怨,李敢要怨的也应该是直接造成李广之死的刘彻,之后才轮到卫青。
      毕竟,你刘彻既然经不住苦求带上了李广,也知道他封侯魔怔了,却又偏偏交代卫青不让李广当先锋,这就不是逼着他去死吗?
      不过,公孙敖一个草包都能封侯,还抢占自己位置准备复候,这也是李广最终郁气难抑自刎的原因之一……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如果换成程不识、赵破奴、苏建这种有实打实战功的将领,李广虽然不乐意,但也不会这么生气。
      然后……
      也不知道李敢是欺软怕硬,不敢报复皇帝,还是气昏了头,总之,李敢没有对皇帝呲牙,反而迁怒卫青,动手殴打了他,这就是于情不合了。
      当然,霍去病的处理方法更加粗暴,二话不说,直接射死了李敢,紧接着自己又暴卒。
      最后,两边人都觉得要是他\/他不这么做,李敢\/霍去病就不会死,卫霍和陇西李氏就这么结怨了。

第六十七章:纸上谈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