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大小少卿[1/2页]

草莽之辈 溟沧一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是陇西李少卿当面?”
      正当李陵犹豫着要不要后退,等一会再来之时,腰间悬着银印的任安突然扭头看向这边,扶着青绶带,朗声道。
      “任监军,在下确是李少卿。”
      都被人喊名字了,也就无谈什么后退,李陵只好拱手应和一声,迎着周遭上千道各异的目光,牵马上前。
      “果真是陇西李氏子。”
      打量了李陵几眼,尤其是那双几乎垂到膝盖的猿臂和宽厚有力的腰背,任安扶须赞叹:
      “某昔为大将军舍人时,与李将军有一面之缘,至今想来,猿臂,‘飞将之名犹在耳旁。”
      “乃祖不过一败军之将,怎敢当监军称赞。”
      嘴角抽了抽,李陵压下心中的杂想,躬身答道。
      虽然知道自己家最出名的就是祖父李广,自己也隐隐为之骄傲。
      但一见面就被人提,天天提,月月提,年年提,提的李陵现在一听“李广”就皱眉头。
      “我是李少卿,不是李广!”
      “小子,你祖父可不是什么败军之将,汉之飞将军的大名放在匈奴也是一等一的响亮。”
      话音刚落,任安身后突然闪出一位军官,指着李陵的鼻子骂道:
      “这可不是你一个无人知晓的李少卿能贬低的。”
      “……”
      因为自谦而挨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李陵嘴角抽搐得更厉害了,内心有些抓狂地吼道:
      “我认可祖父,会有人跳出来说,败军之将何敢言勇,陇西李氏果真猖狂云云;我不认可祖父,又会有人跳出来说,汉之飞将军响彻塞外,非孺子能评云云。”
      “……我究竟要说什么,你们才能满意啊!”
      “好了,李将军之事自有定论,无须你来推翻。”
      看出李陵无奈的任安板起脸,低喝一声,把跳出来的军官呵斥回队伍中。
      “监军,此乃调兵公文,还请您过目。”
      生怕还有二愣子跳出来咋呼,李陵松开缰绳,几步来到任监军身前,从怀中掏出一个镶金嵌银的木盒,双手捧着递了过去。
      “啪。”
      单手接过沉甸甸的木盒,手臂猛地一沉。
      “陛下的品味还是一如既往的……嗯,朴实。”
      感受着盒子那非同寻常的重量,任安双手捧着木盒,看着上面能弄多么大就弄多么大的金银装饰品,斟酌了一下用词,方才感叹道:
      “尚方的用料也是一如既往的十足十啊。”
      “咔嚓。”
      打开木盒,露出当中的玺书——一份被天子印玺的印泥封住的竹简,以及一团帛布。
      “哗啦。”
      任安拿起竹简,眯着眼对了一下印泥,排除了李陵丧心病狂伪造天子印玺的可能。
      暗暗松了口气,把竹简小心翼翼地放回远处,然后随意地拿起记载着天子手书的帛布,就在木盒上摊开观看。
      “……”
      倒不是看不起刘彻“手书”,而是和……好吧,就是看不起刘彻“手书”,就效力来说,单纯的“手书”完全莫得和印玺比。
      你看走眼了印玺,事后要掉脑袋;可看走眼了手书,只要不是什么大事,你本人又没有把事情搞砸,那么交钱就能抹掉。
      “哗。”
      合上手书,重新把帛布团成一团扔进木盒,重新扣上盒盖,任安把木盒递回去,冲着李陵说道:
      “陛下令,与你军中健儿八百,南北军,城门军,上至校尉,下之兵卒,数万士卒任意挑选。”
      “上至校尉,任意挑选?”
      听闻此言李陵大吃一惊,连忙打开木盒摊开帛书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对刘彻充满“偏见”的李陵才放回帛书,小声嘟囔:
      “陛下怎么突然大方了起来?某还以为陛下只给师老兵疲之众,尽情刁难呢。”
      “对年轻人,对有材之士,陛下向来大方。”
      看不下去李陵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心里泛酸的任安站了出来,难得为刘彻说了句公道话:
      “陛下用人一向是唯才是举,不看资历。”
      “昔汲长儒所言:‘用人如积薪,后来者居上,岂不正是陛下邪?”
      “少卿。”
      谈及刘彻用人,任安一改方才吐槽刘彻喜好“特殊”的嘴脸,扶着银印,正色道:
      “你是少卿,我也是少卿,作为‘大少卿,我有一言要对你这个‘小少卿说,不知少卿你愿不愿听啊?”(注一)
      “长者教,不敢辞。”
   &nb

第七十三章:大小少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