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八章:天水李氏[2/2页]

草莽之辈 溟沧一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曲长的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从地上站起,一步一颤地来到长条凳前,闭着眼趴了上去。
      “嘶……”
      “哎,就不必露股了,给曲长些许薄面。”
      担心曲长羞愤自戕,乡人连忙制止了憨憨士卒扒裤子的举动。
      “多谢。”
      裤子被人抓住,已经做好露腚准备的曲长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稍稍舒展开来。
      对很多“大人物(包括自以为是)”来说,肉体上的疼痛并不算什么,反而是精神上的痛楚,让人刻骨铭心。
      就像……
      常公:我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这位子是先总统交给我的,我是天下正统。
      沙雕网友:你歼敌一亿,虎踞宝岛!
      常公:我领导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击败了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北洋皖系、奉系军阀,是革命派的救世主。
      沙雕网友:你歼敌一亿,虎踞宝岛!
      常公:我率领全国军民击败了日本侵略……
      沙雕网友:你歼敌一亿,虎踞宝岛!
      常公:娘希匹!
      意思差不多就是这样(*?√?*)σ
      “啪,啪啪。”
      “嘎吱。”
      听着清脆的打屁股声,这十多个还忠于曲长的死硬分子攥紧拳头,咬紧牙关,脸上充满了屈辱。
      “嘶。”
      十杖很快打完,推开放下刑拘,上前搀扶的憨憨士卒,曲长颤颤巍巍地站起,瞪了这两个家伙一样,疼到扭曲的表情仿佛在说:
      “刚刚就是你俩打的我,现在上来搀扶?晚了!”
      “嘶。”
      “曲长。”
      乡人们一窝蜂地冲上来,把曲长围住,怒目瞪向对面的三人,悲愤地吼道:
      “你们都把曲长打成这样了,还想怎么样!”
      “我们没想怎么样啊……”
      弱弱吐槽了一句,乡人帮着收拾好刑具,往驽马上一放,就带着两个委屈的士卒,打马离开。
      “和这群家伙有什么可说的,咱们走。”
      “……”
      看着三人离开,一位乡人动了动嘴唇,怯懦地问道:
      “大哥,都走了,咱们还追吗?”
      “追。”
      推开搀扶的乡人,艰难保持站姿,曲长声音发颤,却毫不犹豫。
      “唏律律,咚咚咚。”
      ……
      “我们从长安出发,东渡霸桥,北渡渭水,沿着渭水一路向西,于上?转道北上,经望垣,至成纪。”
      “呼啦啦。”
      时间被拨快,大地图上,一队骑着马的小人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画出了一条歪歪斜斜的线,到达了原属陇西,现属天水的成纪。
      ……
      天水,成纪,一处李氏从太守府那里接下来的民营酒肆当中,两个军官相对而坐。
      “哗啦哗啦。”
      浑浊的酒液从壶口倒出,水柱般注入粗瓷碗。
      “咚,吨吨吨。”
      放下酒壶,一只手抓起粗瓷碗,也不管酒液中混杂的酒糟,直接倒进嘴里。
      “哈,说来可笑,司马常自称为陇西李氏,可如今成纪却属了天水,以我看,司马应该叫天水李氏才对!”(注一)
      重重地吐出一口酒气,斜瞥了了对面的人一眼,被剥夺领导权的曲长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怨怼。
      “哼,军权没了就没了,你不还是不敢动我?”
      他挑衅地看了李陵一眼,自欺欺人地想到。
      “咚。”
      用力地把粗瓷碗往桌上一砸,曲长的两个鼻孔里喷出一口酒气,朝着酒肆掌柜喊了一嗓子:
      “再来一碗!”
      “……族长?”
      没有理会这个炸呼呼的家伙,靠在火炉边的李氏族人用问询的目光看向李陵。
      “无妨,区区几斤浊酒,让他喝,撑死他算球。”
      李陵把酒壶和自己的粗瓷碗推到曲长面前,完全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连一个眼神都懒得给,一眨不眨,略带焦急地盯着大门。
      “吨吨,你祖父李广把多少陇西子弟送到战场送死,你李陵现在来募兵……还三千?能募到三百就不错了,哈。”
      想到这里,曲长抬起手中的粗瓷碗,跟喝水似地一口气喝干,只留下一碗底的酒糟。
      这酒糟可不是酒糟泡饭的那个酒糟,它就是发酵用的,味道很差很差,你偶尔喝干装一下豪迈还行,次次这么干,那就傻子了。
      “吱呀。”
      大门被从外面推开,呼啸的秋风吹散了室内的温暖,一小队镗甲罩袍的士卒进入酒肆,扫视一眼酒肆内的吃瓜群众,锁定了李陵、曲长二人。
      “蹬蹬,如何?”
      李陵从坐塌上站起,主动迎向士卒,接过士卒们冰凉的罩袍,放到火炉旁烤暖,并引着受冻的士卒坐到温暖的火炉旁。
      “呼,都按司马说的做了,直接开箱放钱,搭台子比武,不搞虚的,被选中了七八百人,听说郡城平襄都有人来了。”
      感受着冰凉的四肢渐渐回暖,打头的队率没有过多贪恋火炉,很快就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其他士卒,自己走到李陵身旁,详细地汇报起此行的收获。
      “这么多?”
      ……
      注一,
      [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阳。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
      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
      街泉,戎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开,绵诸道,阿阳,略阳道;
      冀,《禹贡》?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
      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成纪,清水,莽曰识睦;
      奉捷,陇,?道,骑都尉治密艾亭。兰干。莽曰兰盾。——《汉书·地理志》]
      真该说,王莽不愧是改名达人,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吗?

第七十八章:天水李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