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三章:谷口防守战(六)[2/2页]

草莽之辈 溟沧一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看了看自己和同伴们那迥异的胡人面貌,这位伤号有些不敢置信地小声问道:
      “可我们长的不一样啊,我们是宽额深目高鼻,一些人还是碧眼卷发,汉人不长这样啊。”
      “大谬。”
      “若是论长相,那尧舜二帝,汤文武三王时期的汉人,他们和我们长的就一模一样吗?”
      “啪,是不是汉儿,要看你有没有一颗汉儿心!”
      用力拉起伤号,陈步乐指着身后昂首挺胸的三百归义胡让他看:
      “诺,他们也是胡人相貌,如果你不信的话,去问问他们,看他们觉得自己是汉人,还是胡人?”
      “陈屯长这是说的是什么话!嘶拉。”
      不管脸色大变的首领,一位思想觉悟最高的归义胡脱下双层甲,扯开皮袄,露出毛绒绒的胸大肌,大声嚷嚷:
      “俺们跟着骠骑出塞死战不退,俺们王子伴随天子身旁十几年,哪个人敢说俺们不是汉儿?”
      “就算是拿刀子挖出来看,俺们的心也都是红彤彤的汉儿心!”
      “嘶拉,哐当。来啊,来挖啊。”
      十几个思想觉悟极高的归义胡有模有样地脱下甲衣,露出胸膛,把刀子扔到脚下,大声叫嚷。
      “蹬蹬。”
      其他归义胡虽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不敢嚷嚷着挖心,但他们还是迈步来到这十几人身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俺们是汉儿。
      “……”
      只有以首领为首的精锐胡骑们阴沉着脸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延年,把这些人记下,一会就就安排他们去送死。
      清了这些死硬分子,发展‘汉儿的速度就快多了。”
      “你不说,我也打算这么做。”
      陈步乐和韩延年两人视线交错,暗暗交换个眼神,达成了不足为人道的隐秘沟通。
      “……原来,原来,他们这群胡子是这么想的啊?”
      “为了当汉儿甘愿挖心,这意愿未免太过强烈了。”
      大多数步卒都被归义胡们的挖心一举触动,想起自己以前明里暗里的鄙夷,不由浮现出了羞愧的神情,掩面道:
      “是我们先入为主,拿对待其他胡虏的态度去看他们,我们错了。”
      当然,正所谓林子一大,就什么鸟都有,人一多,就什么沙雕都往外冒。
      在大多数步卒惭愧道歉的时候,一小部分沙雕却是皱起了眉毛,小声嘀咕:
      “不妥,强则寇盗,弱则卑服,此乃蛮夷之天性也。”
      “挖心?没准是他们故意这么说的呢。”
      “大谬。”
      “吴楚地方的人和咱们陇西的人都是汉人,可荆人向来轻剽忘死,好作乱,异于陇西人。
      这难道也是天性吗?这分明是因为出声后教养的不同啊。”
      陈步乐再度开口,三言两句驳倒了沙雕,然后拉着伤号的手,冲着若有所思的步卒们说道:
      “蛮夷之所以是蛮夷,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是蛮夷的教养,从而养成了寇盗、卑服的情性,绝不是什么天性。”(注二)
      “若是让尔等生长在塞外蛮夷地,尔等也是蛮夷;若是让他们生长在塞内汉儿地,他们就是汉儿。”
      陈步乐这段话说的是掷地有声,步卒们陷入了思索,在场的胡人们却是不争气地流下了眼泪。
      “啪啪,莫担心,莫担心,王师已经打跑了漠南的单于庭,漠北的单于庭也不远了。”
      教训完那几个管不住嘴的步卒,陈步乐轻轻拍着伤号的手,安慰道:
      “你们安心地养伤就是,等养好伤,王师还需要你们牧马放羊呢。”
      “贵人,贵人……”
      嗓子被一股剧烈的情绪堵住,伤号说不出连贯的话来,他只是用力握住陈步乐的手,生怕随着自己一撒手,这美好的未来就会如梦般消散。
      ……
      注一,按理说,这里应该用北伐?狁的《出车》和《六月》,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薄伐?狁,至于大原]
      它比较契合打匈奴的背景,也被刘彻给卫青封赏诏书中,以及太史公在《匈奴列传》开头所引用。
      [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诗不云乎,‘薄伐?狁,至于大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
      [于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于卫,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膺”,“薄伐?狁,至于大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但《出车》大篇幅赞扬的是南仲这个统帅,不是广大的士卒和军队这个整体。
      而且,其中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感伤,思来想去,还是通篇歌颂王师的《常武》比较合适。
      注二,这是荀老夫子的观点,他在华夷之辩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指出,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老夫子不认可所谓的天性,他强调了后天教养的重要性。
      没有人天生就是工匠\/农夫\/皇帝,天生就会造器械\/耕种\/统治,他们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有着浓重的唯物主义味道。

第九十三章:谷口防守战(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