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蛋就惨叫出声,但回过神的下一刻,他的脸蛋已经和地面亲密接触了,恶狗抢食的那种,惨叫声戛然而止。
威吓效果实在是太好,好到匈奴士卒们不知道该做什么。
众匈奴兵(翻纸):按照剧本,他应该是临危不乱,视兵刃于无物。
我们呢,应该是在对峙片刻后,由头目下令退开,带着敬佩中藏着不甘心,不甘心中藏着敬佩的目光,注视着他。
怎么就成了威吓成功后,被受惊的马儿甩出去的结果呢?
短暂沉默后,终究是敌对阵营,很快就响起一连串的嘲讽和奚落:
“这,这个人是来干啥的,搞笑吗?如果是的话,我可以说,他成功笑到我了。”
“嘁,能被受惊的马甩出去,你小时候是不是尽趴在阿母肚皮上吃奶了?真给我们匈奴人丢人。”
“莎莎。”
顶着奚落和嘲笑站起来,倒霉蛋吐掉吃进嘴里的土,双手抱在胸前,尽量摆出劝降使者的架子:
“呸呸,你们这群反抗的贼子听好了,我们队长大发慈悲,允许你们通过投降来换取活命的机会。”
嚣张的态度配上他刚刚的狼狈,不仅没有吓到人,反而激起了匈奴士卒们的不满:
“喂,话这么嚣张,是土还没吃够是吗?”
“我们就不投降,你们这点人,能把我们怎么样?”
“不投降?啪啪。”
沾满土的双手拍了拍,倒霉蛋指向后方醒目的黄旗,冷笑着说道,
“瞧见那旗子下的人马没有,等他们集结完毕,再和你们谈的就不是我们这点人,而是来碾碎你们的大部队了。”
二五仔天赋技能,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
点评比较出名的要数东汉末士林,北郭南许当中的南许,即汝南许子将的点评。
(北郭是郭林宗,他和许子将不太一样,他动身,许子将动嘴。
此人死后,蔡邕给他写碑文的时候,曾经感叹,“我给人写了许多碑文,很多时候吹的太狠,自己都觉得惭愧,唯独郭林宗,我给他写的时候,一点愧色都无。”
其他的事迹太多,此处不氵,详情请看《后汉书·郭符许传》)
因为一月换一个题目来点评,所有汝南当地的士人就称其为“月旦评”,大家熟识的曹操那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他这个评价就是找许子将要的。
性质类似现在的微博\/公知大V,只是含金量更高,一样站着说话不腰疼,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现象较为严重。
后世吴国的大将军诸葛恪就很看不顺眼,和丞相陆逊书信交流中,就曾经抨击许子将这类行为。
“……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於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
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间。
得容其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己为隙,且未能明者乎?
是故张、陈至於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於此而已。”
张陈说的是秦末的张耳和陈馀,萧朱说的是成哀之际的萧育、朱博,这两对都是曾托付生死,后翻脸绝交的典型。
后两个不认识不要紧,你知道“弹冠相庆”就行,“弹冠相庆”的主人公王阳、贡禹就是和萧育、朱博并列,被大家传唱的。
所谓“萧、?结绶,王、贡弹冠”是也。
不会不知道王阳、贡禹是谁吧……
好吧,屡次上书直谏被贬,后来被人唱“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是王吉。
上书要求皇帝简朴,复文皇帝、景皇帝遗德的是贡禹。
王阳、贡禹都说了,也就简单说说萧育和朱博吧。
萧育是萧望之的儿子,他干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是——
年轻担任茂陵令的时候,有个叫郭舜的漆县令考评倒数第一,他替郭舜求情,结果被上司扶风抬手一顿骂,
“你小子也不过是第六,勉强过关,你哪来的功夫替别人求情?”
骂完还不解气,当场把他撵出去,要他去后曹作检讨。
名臣之子的萧育哪里受得了这个脾气,当即把刀往几案上一拍,对着书佐(憨归憨,他是不敢骂两千石的)大声嚷嚷:
“我萧育是杜陵的伟丈夫,凭什么要作检讨?!”
嚷嚷完,出了太守府,想要玩一出把官印挂在堂上的戏码。
不等他动手,第二天早晨,皇帝拜他为司隶校尉(扶风郡是它的辖区)的诏书就抵达了……
朱博没这么“传奇”,除了那一连串神神鬼鬼的地方官生涯,以及最后舔傅太后舔的身败名裂外,也就只有上书罢免州牧,复置刺史这一件事比较出名。
顺便一提,请立州牧的是大司空何武和丞相翟方进。
第三百五十一章:狐假虎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