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0章 改名潼关[1/2页]

汉末苟在半岛 元婴祖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联军离开函谷关,一路西进。过新安、渑池、陕县,来到弘农。
      杨彪亲自出城迎接。
      “拜见齐王。”
      “杨大人不必多礼。此番弘农杨氏能反正,真是天下世家的楷模。”
      “不该当。”
      商业吹捧一番,必须有。
      晚上,吃起了宴席。酒过三巡后。
      曹操开口询问:“长安城有什么反应。”
      “几天前,有段睿派兵五千,来弘农查看情况。”
      “听说段煨在华阴,勤修农业事业,不掳掠百姓,百姓得以安乐。是凉国的一股清流。不知可否招降。”
      段煨特立独行,还能手握重兵。这其中原因,他是段?的族弟。多年前,段?对董卓有推荐之恩。董卓念及恩情,就重用了段煨。
      段?是谁?凉州三明之一,为大汉前太尉。主要成就:大破西羌,击灭东羌;平定公孙举叛乱……可惜,他依附宦官,死于朝堂内斗。
      华阴县城内。
      段煨很苦恼。真跟联军打。干不过。投降,不能够。他的儿子在长安,为人质。
      贾诩与段煨,是武威老乡。贾诩曾经劝说煨,一起投降大唐。但是,他没有立即答应。然后,他儿子段祺,就被贾诩带去长安。借口是,段祺聪慧,贾诩想收为弟子。
      这件事,很操蛋。可是,没办法啊。贾诩可是丞相啊。他敢拒绝嘛。
      突然有传令兵来报:“贾丞相领兵五万。前来支援。已经到城外十里处。”
      段煨领着手下将官,出西门,前去迎接。
      “我等拜见丞相。”
      “诸位,不必多礼。”
      一番客套后,贾诩直入主题。
      “联军到那里了。”
      段煨回答:“他们刚出弘农,离我军第一防线,船司空县大营,七十多公里。”
      “船司空县,你安排多少兵力。”
      “五千士卒。”
      贾诩摇头叹息:“糊涂啊。传我军令,立即出兵。华阴县只需留守五千士卒,其余大军,全部开往船司空县。”
      段煨摸不着头脑,这个县已经搁置多年。有这么重要嘛。
      船司空县讲解: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今陕西潼关县,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东汉复名船司空县,隶司隶校尉部。
      从华阴县到船司空县,不到二十公里。大军很快就到达。
      贾诩多次路过船司空县,都是来去匆匆,第一印象是险地,可没有其它想法。毕竟,以前有函谷关在,再弄一个关卡,浪费民力与钱财。
      如今,不一样了。函谷关被联军占据。必须作出应对。
      贾诩实地考察一番周边地形,得出结论:“此处易守难攻,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扼长安至洛阳要道。若修一关城,必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险关。”
      大军集结在一起,共七万五千士卒。其中,长安兵五万、华阴兵两万五。
      临时建一个关隘,时间来不及。
      只能依据地形,设计一个营寨。
      凉军大营,预备建在麟趾塬上。此地东西两端,各有一条深壑,东侧名为望远沟,西侧名为禁沟。在沟中水流和雨水的长期冲刷之下,望远沟和禁沟变得壁如刀削。还有南边的秦岭,眼前的禁沟共同组成了一条的坚固防线。
      故而,联军来攻,若要攀登麟趾塬,则须自北段着手。
    &

第350章 改名潼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