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章 爆发七国之乱[1/2页]

汉朝兴衰史 马踏飞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申屠嘉被晁错活活气死了。
      实事求是讲,老申是突发心梗“嗝屁”的!晁错是诱因,实在难辞其咎。
      老申死了,丞相之位就由御史大夫陶青担任。
      西汉的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陶青的御史大夫之位,就由晁错担任。
      这叫“一个赶着一个走。”
      介绍一下陶青:陶青,济阴人,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
      开封侯陶舍之子。
      他爹陶舍是刘邦的开国功臣。
      爹死后,他就承袭了开封侯爵位。
      哈哈!陶青妥妥的官二代。
      晁错被皇上提拔重用做了御史大夫,这更助长了他大干一场的决心。
      晁错心想,“削藩这招果然有效,看来刘启当太子时就想收拾这些诸侯王!
      你看所有的人都反对,唯有皇上支持我。
      只要我帮着刘启从诸侯王手中夺回土地和权力,丞相之位就是我的了!”
      想到此,晁错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晁错想表现一番,想再升一步固然没错。
      错就错在他急功近利,忽视了国家安全。
      包括景帝刘启在内,也想展现一下新皇上任三把火的气势。
      如此,刘启正需要晁错这样的人。
      君臣二人各取所需,“削藩”大幕被迅速拉开。
      ……
      晁错和景帝削藩的主要目标,对准的是吴王刘濞。
      因为吴国太强大了,常年不鸟朝廷,不收拾他收拾谁呢?
      但是,人家吴王刘濞大错不犯,暂时没下手的理由。
      这时楚王刘戊撞到枪口上了。
      这正应了那句话:“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那些不长眼的!”
      此时有人举报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偷偷喝酒淫乱,晁错请求诛杀他。
      楚王刘戊是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孙,楚夷王刘郢客之子,诸侯国楚国第三任王爷。
      刘戊的爷爷刘交是一个知书达理之人,精通经学,品德完美。
      但是,他的孙子刘戊却是一个脾气暴躁,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按辈分来说,景帝和刘戊是堂兄弟。
      景帝考虑到手足之情,没有听从晁错的建议杀刘戊,而是削减了他的东海郡作为惩罚。
      此时大臣们看到皇上力主削藩,晁错就是榜样,火箭升迁,位高权重,
      一些投机大臣,开始揭发举报诸侯王的一些不法行为。
      两年前,赵王刘遂曾强抢民女之事被人揭了出来,景帝收其河间郡归朝廷。
      介绍一下:赵王刘遂是高祖刘邦的孙子,其父刘友是刘邦的小儿子。
      紧接着有人揭发胶西王刘卬卖官鬻爵,收取贿赂数额巨大,景帝削减其六个县归朝廷。
      介绍一下:胶西王刘卬是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肥的第十一子。
      当时情况是,只要有人揭发,景帝就削减其封地,君臣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
      这就应了那句话:“上好之,下必好甚焉!”
      ……
      “卧靠!有完没完?早晚会对我下手!”
      一直观察时局的吴王刘濞大骂刘启。
      对于景帝和晁错一连串的骚操作,有人拥护有人反对。
      除了诸侯王反对,丞相陶青和廷尉张欧提出不同的看法。
      “皇上,微臣不是反对削藩,即便处理藩王,也不应该打击一大片,为何不能分而治之?”
      丞相陶青和廷尉张欧,怕逼急了诸侯王造反~~~
      远在河南禹州晁错的父亲,听百姓们都骂他的儿子多管闲事,还说是晁错让皇上和宗亲们反目成仇……
      晁错的父亲在家坐不住了,从河南动身,前往长安劝儿子放手~~~
      “儿啊,外面老百姓指着咱家后脊梁骂,说你多管闲事。
      人家刘家天下,你一个

第121章 爆发七国之乱[1/2页]